“目前智能電視的遙控器操作還是相當繁瑣,新的操控方式主要是手勢和語音操控,但這只是輔助功能,還是需要連接遙控器或者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操控設備,實現多終端互聯互通。”彭顯東說。
水土不服 照搬手機非“智”舉
實際上,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智能電視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智能化路徑”。
近年來,在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情況下,智能化浪潮洶涌而來,而首當其沖擁抱“智能化”的是手機。據統計,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容量約達1.81億部,而到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智能手機將占據85%以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得益于蘋果iPhone將大屏、觸控、APP Store等適合個人終端的模式引入手機,也得益于谷歌Android系統以更開放的平臺做大了產業鏈,但是,這些適合智能手機的模式和平臺不一定是適合智能電視的。
而恰恰目前絕大多數智能電視是在仿照甚至照搬手機的智能化路徑。目前,多數智能電視簡單移植智能手機的Android系統,沒有針對電視進行系統優化,雖然應用數量不少,但用戶體驗不佳。且不說用電視玩“切西瓜”、“打小鳥”的操控性遠不及PC、平板電腦和手機,用電視聊QQ、發微博的私密性也得不到保證,語音控制、手勢控制也還遠沒有發展到像使用遙控器選臺一樣運用自如。
前途光明 專家呼吁重“簡”法
事實上,智能電視概念率先在中國推廣,我國彩電企業在普及智能電視上做了很多貢獻,更應該在改變智能電視上有所作為。參加完今年的CES之后,梁峰向記者表示,“智能就是簡單”將是智能產品和其上搭載的智能應用不變的追求方向。“盡管背后的平臺可能很復雜,但企業應力求給用戶更少步驟就可實現的應用,‘越智能越簡單’是每個企業都應該追求的。”梁峰表示。
持“智能電視應力求簡單”觀點的不止梁峰一個。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總經理劉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視覺效果好是電視發展的源動力,而對于智能電視來說,做到簡單實用、操作方便是最重要的。他認為,2013年智能電視在向大尺寸發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開發出貼近用戶使用的應用,提升用戶使用感受,解決操作不方便的問題,提供消費者更多方便的智能電視操作模式,如多屏互動等,他建議彩電企業可以通過定制服務,實現差異化。“使用方便的智能電視就是好的智能電視”,張素兵告訴記者。他認為,目前,遙控器操控電視的方式要逐步改變,創造出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使消費者在操作智能電視時更加簡便快捷。張素兵指出,目前消費者使用智能電視主要還是用于觀看音視頻節目,其他功能應用還非常少。他認為,智能電視的硬件升級不是阻礙其發展的問題,2013年智能電視發展的關鍵是提升用戶體驗,智能電視應用性要增強,要創造出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滿足普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DisplaySearch市場研究總監張兵認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是最難改變的。對于電視觀眾來說,一直以來電視機的最主要功能都是讓用戶“看”,電視直播、網絡視頻始終是最重要的節目源。海信互聯網運營中心發布的“2012年智能電視發展白皮書”呼應了張兵的觀點,這份“白皮書”指出,有70%的智能電視用戶選擇觀看網絡視頻,視頻類應用仍然是最受用戶歡迎的應用。電視的核心始終在“看”上,智能電視廠商應該從內容整合上多下工夫,去繁取簡,把開發重點側重在視頻應用的用戶體驗提升上。
總體而言,簡單的設計、便捷操控應該成為未來智能電視競爭發展的方向,只有為智能電視做好了“簡”法,開發出更多操作簡單易用、應用豐富實用的智能電視產品,電視產業才會真正進入智能電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