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廠商發力智能電視順應大屏化趨勢
互聯網對電視的沖擊越來越嚴重,如今電視已經不再是家庭的核心。人們依舊收看同樣的節目,但更多會通過手機、電腦以及Pad進行。因此,日前不少彩電廠商提出“拯救智能電視”的口號,希望2013年能將消費者重新拉回電視前。
其實自2011年起,各大彩電品牌紛紛推出智能電視,并且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展開了應用開發大戰,不斷擴張功能資源——語音控制、多屏互動、體感游戲、視頻通話等,令消費者應接不暇。
“現在長虹電視機的研發團隊中,有幾百人在搞硬件研發,卻有2000多人在搞軟件研發。”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子歡這樣形容智能電視的迅速發展。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正讓電視成為互聯網的新領地,智能電視也成為電視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基礎軟件技術平臺開發中心總監紀萍認為。
近期,康佳也在北京發布了其搭載Android 4.2操作系統的六核同步智能云電視。康佳欲憑借先進的“核”實力、以六核芯片強大運算處理能力和良好的兼容性支撐Android4.2系統所帶來的優異性能,康佳旨在打響2013年彩電云市場的頭響炮。
另外,從電視市場的銷售情況,以及2013年CES大屏幕電視銷售的火爆程度來看,“大屏”已經成為未來消費者的選購重點?梢哉f,“大屏幕”智能電視將是未來電視市場上最流行的關鍵詞。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大尺寸產品就開始受到各大廠商追捧,其中夏普、索尼、LG都在積極推動6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發展,夏普年中同時發布了60英寸、70英寸和80英寸液晶電視,索尼、LG等廠商也在LGDisplay的作用下推出了84寸4K分辨率的液晶電視。
蘇寧方面的數據顯示,今年元旦期間,50英寸以上大尺寸智能電視占據了近50%的銷售份額。由此,蘇寧預測,在2013年,大屏幕、智能化的高端產品在這一輪高峰中將得到更多的青睞。
智能電視需不斷提升用戶體驗與硬件性能
在網絡、人機交互、新型顯示、云計算、芯片等新技術刺激下,彩電業在2012年進入泛IT化的黃金期,特別是硬件的升級和新型操作系統的應用成了彩電智能化的加速器。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政策限制較多、用戶黏著度低、統一標準缺乏、應用資源短缺、操控不便利、運營平臺不統一、商業模式不清晰,這七大因素仍然制約著3D與智能電視行業的發展,亟需改善。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智能終端技術主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表示,智能終端雖然在普遍使用,但目前卻鮮有關于智能終端產品的標準發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終端產品的發展。
此外,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少用戶反映,操作過于復雜。還有消費者認為諸多智能應用雖然增加了產品附加值,但實際應用的頻率并不高,最后高附加值產品成擺設。
智能電視操控體驗還不夠強是用戶提到最多的瓶頸。對于智能電視而言,傳統遙控器完全不能滿足新的需求,手勢、語音操控自然成為各大廠家的最新賣點。但目前很多產品的交互功能都處于初級試驗階段“流暢度有問題。”一些智能電視上的語音操控功能,在現階段面臨著明顯的不足,比如用語音進行搜索,需要后臺有這個關鍵詞的標簽,在某些應用中還無法做到全網搜索。
未來廠商需要在操控體驗上下功夫,“簡單好用”才是硬道理,要“極限地突出用戶的體驗感”。
在操作系統上配置高版本的安卓系統,因為安卓4.0已經變得非常普及,高版本的安卓系統對電視機大屏幕應有有著更好的優化,運行APP時的效率、速度更高,界面也會更加便于用戶操作,也有利于發揮出硬件的全部性能。
在硬件上配備性能強大而且量身定制的硬件平臺,未來電視將進入“核”芯時代,更快、更好的多“核”配備將是未來電視最為重要的籌碼之一,可以運行越來越復雜的大型APP甚至3D游戲,帶來更為流暢的操控體驗。
最后,在語音操控和手勢操控上不斷改進?梢灶A見未來的智能電視平臺上,語音操控將成為最主流最受歡迎也是最實用的操控技術,并且朝著更加智能、更多語言識別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