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可能擺脫困境的外部環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委員會秘書長張仁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2013年應該是新起點,家裝業繼續前行是主基調。中國的新一屆政府,新一代需求,新一代居住模式,對家居的拉動潛力巨大。”
沒必要對剛性需求反感
張仁還表示,很多人都對“剛性需求“這個詞很反感。其實沒什么可反感的,因為這是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無法阻擋的“演進”。無論是1300萬對結婚的年輕人,還是1000萬對結婚的年輕人,結婚買房子、辦家具就應該是“剛性需求”。這不是什么中國家庭不去量力而行,也不是傳統習慣和民俗作祟。你說韓國人的風俗和傳統是什么?小兩口結婚,還不是同樣買房子、辦家具。“40年前的剛需是自行車、手表,30年前是電視、冰箱,現在是汽車、房子。這沒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張仁認為。
業之峰裝飾董事長張鈞從人的生活質量提高談了他的觀點:“小房換大房,舊房換新房,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如果這種剛性需求也被扼殺,我們就不能說老百姓的生活有提高,也不能說小康社會能建成。”
許多接受本報采訪的業界人士認為,與其說是城鎮化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難得的紅利,還不如說是“十八大”和新一屆政府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新起點、新希望。
不過,張均表示,農村人口轉向城市的新型城鎮化,以及暫住證變成居住證的變化,可能會讓更多農村、小城鎮人口到城里買房,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筆“生意”好做。家居業不能按照現有的習慣思維去應付這些人群,而是應該通過轉型創新,注重服務質量和執業誠信,去爭得這批“進城的居民”。
據本報記者了解,業之峰已把2013年定為“服務年”。張均表示,他剛從上;貋恚L問了上海一些客戶,特別是對長三角城鄉接合部的年輕客群進行了針對性調研,從客戶的行為模式進行深刻研究,看看他們究竟需要那樣服務。
上海紅星美凱龍投資有限公司CEO袁伯銀在談到2013年投資重點時表示,只有衰敗的企業沒有衰敗的行業。目前,二手房翻新、家居環境的改善、年輕人群生活行為模式的變化,都要求我們在家居方面進行“貼心式”、“貼近式”服務。
易居中國副總裁、新浪家居總經理文東的看法可能代表了一批新生代家居企業2013年的心聲:“過去比較雜亂的家居業必須加快整合,第一要做到網絡化,第二要做到品牌化,第三要做到效果化。網絡化很容易理解,就是電子商務;品牌化就是淘汰落后,讓那些有特色、有成長性的企業存活下來。效果化就是你的任何改革創新,任何新技術、新工藝都必須為消費者所接受。”
鑒于這些新變化,他認為,2013年的家居業可能會與2012年不同,“技術總監比營銷總監的作用更大”。而去年恰恰相反,企業為了挖一個營銷總監而費盡腦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