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五金行業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十二五”規劃對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提出產業向低碳環保轉型,產業轉型的核心是提升,是從現有狀況向更高層次的產業模式邁進。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觀察,近一段時間,國內衛浴、櫥柜五金行業蓬勃發展,大部分企業開始關注廣闊的國內市場的大趨勢,出口轉內銷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
“十二五”期間五金行業規劃和提升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點,包括五大轉變:
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改變原來行業小、多、弱、散的現狀,提升產品加工能力,提升制造設備、工藝水平,創建品牌,走一條集約化發展之路。在過去15年的發展過程中,五金行業走的基本是粗放型發展之路,高污染、低水平、重復勞動、低檔產品過剩、高檔產品不足等弊端一直存在,這不僅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如今,這種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核心在于,提升產品加工能力和質量水平,走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發展之路。提升品質、自主創新能力和創建自己的品牌、渠道已成為當務之急,從粗放轉向集約型迫在眉睫。
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可以把現代的電子、IT等技術引入行業。在“2010中國國際五金展”上揭曉的水龍頭工業設計大賽,就是五金協會從工業設計入手,為增加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而對全行業做出的示范和引導。五金行業品種繁多,各有特色,走技術密集型路子,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目前行業中產品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勞動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改善,要實現從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的轉變,必須克服目前低檔產品過多,高檔產品不足的現狀。2010年建筑五金的進口額為49.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可見,折合300多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都已被國外品牌所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