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原材料貨源緊缺對經銷商來說未必完全是壞事。方總表示,木皮對實木原料的質量要求相當高,一般情況下,一立方米的原木刨切材中只有70%左右適合用于生產木皮,而且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還會出現損耗,因此到最后原木刨切材的利用率就只剩60%左右。這樣的利用率其實相當低的,然而,木皮生產這種低利用率的缺陷并沒有受到國內大部分經銷商的重視,畢竟之前全球性木材還不是很缺乏,經銷商能夠輕易進購材質好的原料,因此也就造成國內經銷商“不思進取”,原材料的利用率問題一直沒有改善。不過,隨著全球性木材資源的日益緊張,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原料資源逐漸減少,價格越來越高,那么經銷商在生產的過程中必定會考慮到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生產環節上商家同樣會考慮如何提高技術以減少原料的損耗,同時節省木皮的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只有經銷商真正重視和行動起來,才不至于造成重大的浪費,木皮行業才能更加健康發展”方總如是說。
國內木皮生產技術有待提高
盡管木皮行業在國內發展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但是與歐美近百年的歷史相比,國內木皮的生產經驗、加工設備、成本的控制等還遠遠比不上歐美等國家。方總向筆者介紹,在歐美等國,大部分的木皮企業只做少數的幾個木皮品種,通過長時間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以及木皮的生產運作都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但是目前國內木皮產業中,企業的生產技術良莠不齊,甚至許多企業僅做簡單的加工,賺取一點加工費,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低、附加值小。由此可以看出,國內木皮行業和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市場進口木皮占據了50%左右的份額,特別是高端木皮如樹瘤、影木等,國內的技術依然沒能達到生產的要求”。隨著木材資源越來越緊張,以及人們的環保意思和審美觀念的逐漸提升,木皮制品的興起已經成為了市場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原木資源逐漸減少、大力提倡建立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木皮的使用量必將越來越多。但是,如何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加強企業的生產管理,提高技術水平是目前國內木皮企業必須面臨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