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困境是,一旦“65號文”實施,有機保溫材料撤出的巨大空白,短時期內如何填充得上?另外,中國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涂逢祥也認為,如果‘65號文’真的實施,會給我們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更要命的是,生產巖棉等無機保溫材料本身,亦會倍增國家耗能負擔。如此看來,“65號文”真要施行起來也阻礙頗多。但政策畢竟是政策,要改也非短期內能夠實行的,一些面臨淘汰的中國保溫材料企業不妨考慮改變目前一些運營政策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方法,或許能在重壓之下找到出路。
機遇:保障房政策或將促進外墻外保溫市場發展
都說挑戰與機遇并存,那我國保溫材料企業的機遇在哪里?據悉,2011年我國要開工建設保障房1000萬套,未來5年總計開工建設數量將達到3600萬套,作為與建筑物有直接關系的外墻外保溫材料也勢必可以分得一杯羹。據了解,今年要開工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的改造,特別是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幾個必需保障,第一是土地供應要有保證。第二就是資金的保障,一定要有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支持。第三是生產能力的保障,比如建筑材料(涂料、外墻外保溫材料)等。去年我國各類保障性住房開工量為580萬套,今年任務量同比增長70%以上。
大家都知道,外墻外保溫是房屋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合格的外墻外保溫材料可以有效對主體結構起到保護作用,有利于消除或減弱局部傳熱過多的熱橋作用等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524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2%;房屋新開工面積56841萬平方米,增長24.4%;房屋竣工面積17127萬平方米,增長14.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3685萬平方米,增長13.8%。
著名涂料專家林宣益曾經表示,以房地產年竣工面積20多億平方米,其中20%做外墻外保溫的市場來看,若按照每平方米外墻外保溫70元的市場價格算,將產生約300億元的產值。其中還不包括450億平方米既有節能建筑的改造工程。以目前我國建筑保溫市場的需求量分析,如果按照10%的市場占有率,則年需求量至少將達到數百萬噸。由此可見,對于作為建筑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墻外保溫材料來說,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會拉動外墻外保溫的需求。
當然,這種機遇也并非很容易能抓住的,或許在“65號文”下發之前,國內的保溫材料企業還有很大機會,其實國內保溫材料企業也不用過早灰心,據慧聰網了解,一位內部人士稱,目前住建部正在與公安部進行協調,一個新的標準已經成文,據預測,最終標準可能會從A級降至B1級,史上最嚴消防令最終會打折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