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銀行顧問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經濟改革領域著名專家
中國經濟開始步入回暖軌道?隨著一季度樓市、股市出現回暖趨勢,經濟調整期已見底的言論頻頻見諸媒體。“這樣的說法過于樂觀!敝洕鷮W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說。3月19日,許小年做客由浙江省青年聯合會和本報《評論周刊》聯合主辦的“青年大講堂”第五期,就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和經濟調整的趨勢進行了深入解析。
講堂第1題
美國的心臟為什么停跳?
答案:美聯儲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
當前的金融危機,幾乎引發美國瘁死,導致國際經濟循環的鏈條出了問題。其根源在哪?在于美國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錢發得太多,銀行的貸款太多,在支撐起全球經濟循環以外,還制造了日益放大的資產泡沫,特別是房地產泡沫。
西方人講“條條大道通羅馬”,而這次金融危機很多原因都直接通到了美聯儲,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帶來按揭貸款的泛濫,帶來金融機構的高杠桿,帶來資產泡沫。這次危機不是市場失靈,是典型的政府失靈,尤其是中央銀行失靈。格林斯潘本人否認這一點,我認為他難逃其責。
華爾街出事引發金融危機,為什么美國三大車廠也跟著倒下了?原來美國人不光是借錢買房子,也借錢買車。銀行的貸款一停,美國的家庭買不起車了,汽車公司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現金流也隨之斷裂。三大車廠向美國政府緊急呼救,但還是活不了,問題在哪?在工會。勞動力成本太高,用北京話說工會是非常“爺態”的,毫無競爭力。有人問我對美國汽車工業有什么預測?我的預測是全軍覆沒。因為我不相信美國能解決工會問題,就像我們無法解決《勞動法》的問題一樣。工會是民主黨的票倉,奧巴馬上臺靠的就是工會,他怎么能拿工會開刀?但不拿工會開刀,美國的汽車工業就沒有希望。其實美國人不光買車借錢,連買電器都借錢。
危機爆發后,美國人開始調整消費習慣,中國卻出問題了。因為旺盛的外部需求沒有了,對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打擊巨大。一季度訂單稍稍有所恢復,可大家剛一緩過氣來,就有了非分之想,說中國的經濟危機到底了。我的判斷是,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千萬不要被訂單的假象所迷惑,訂單回來了并不意味著經濟馬上就反彈。為什么?100多噸的庫存水平太高了,我把它消耗到50噸的正常水平,又可以再進鋼鐵了,這叫庫存周期。當前庫存周期進入去庫存化的上半段,并不意味著整個經濟的反彈,因為還有下半段,還有投資周期、產能周期。產能周期的下半段還沒有開始走,要解決我國的產能過剩也尚無良策。因此如果在此時就說中國經濟反彈,說不定就要犯錯誤。
講堂第2題
中國經濟病在哪?
答案:增長速度太快引起的結構失衡
世界經濟可以分為兩大板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另外一個板塊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這兩大板塊在二戰之后開始逐漸接近,到2001年,以中國加入WTO為標志性的時間,這兩大板塊正式連接在一起,其意義絲毫不亞于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中國經濟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增長的最強有力引擎就是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從2000年以來,每年的增長率都在20%以上,直接拉動了GDP。問題是,產能增長20%,GDP(國民收入)卻只平均增長了10%。國民總收入決定社會總需求,需求和供給相差的這10個百分點,就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對企業意味著前期投資無法回收,變成了企業的虧損。而企業的虧損對銀行就意味著產生了壞賬。
長期以來,過剩產能之所以沒有對中國經濟產生大問題,是因為我們的過剩產能跑到美國、歐洲和日本去了。一方面,中國產品的價格非常低廉,很有競爭力。另一方面,美國人對很多產業不感興趣。他們不生產建筑材料,因為這是高污染產業,他們也不生產電器,因為覺得利潤太薄。美國人直接購買中國人生產的這些產品。加上美聯儲長期以來實行的寬松信貸政策,中國的過剩產能都被美國人等老外消耗掉了。
美國高增長是因為需求旺盛,低通脹是因為中國制造,而中國的高增長低通脹是因為過度投資和旺盛的海外需求。實際上,2004年、2005年我們也有能源和自然產品的通脹,但是沒有反映在數據上,造成了“沒有溫度的高燒”。體溫表量不出來,是因為它病在經濟的增長速度太快引起的結構失衡。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高增長、低通脹,在于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們可以把過剩產能賣到世界市場上去;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世界市場的進口,消除經濟中的瓶頸制約因素,所以我們也享受了高增長的紅利。
講堂第3題
經濟復蘇取決于什么?
答案:消耗過剩產能、調整結構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人出了事,必須進行調整經濟才能恢復,中國同樣要進行調整經濟才能復蘇,美國人的問題是過度消費,中國人的問題是過度儲蓄。中國必須調整什么?要減少投資、要消化過剩產能。減少投資的時候GDP增長下降了,怎么辦?經濟增長靠什么?靠消費。因此中國老百姓要盡量花錢。經濟反彈其實跟每個人都有關系,大家花錢不花錢,就是決定中國經濟何時反彈的重要因素。
美國經濟何時復蘇?取決于美國的金融機構在什么時候把杠桿率從30倍降到10-15倍,任務非常艱巨。那中國經濟什么時候反彈?必須把過剩的產能處理掉。現在樓市存量房有多少?存量房在沒有賣掉之前,房地產商就不會有新的投資。在過剩庫存、過剩產能存在的情況下,新的投資就會受到壓抑,過剩產能還沒有消化完,投資就是找死。而驅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就是投資。所以中國的過剩產能不消化完,就沒有新的投資,如果沒有新的投資,經濟就無法走出谷底。光消化庫存沒有用,還要消化過剩產能。那中央最近啟動的四萬億元投資,能不能起到復蘇經濟的效果呢?
講堂第4題
四萬億投資有用嗎?
答案:方向錯了,要靠民間需求
四萬億的救市政策對中國有什么影響?影響會很糟糕。四萬億的主體是投資,方向完全搞錯了。它會使我們原來就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惡化。有人在抽大煙,現在把他送到戒毒所去,他很難過,政府看著心里也很難過,怎么辦呢?又給他一管大煙,讓他接著抽?危機前我們是過度投資,本來應該把投資剎住,可是政府又追加4萬億投資;危機前我們是過度依賴外部需求,本來應該改變出口導向,可是政府又拋出出口退稅。這些送大煙戒毒的政策直接導致經濟結構的調整推遲,也就意味著推遲了經濟的復蘇,蕭條期會隨之拉長,而不是減短。
現在流傳一個迷信,說羅斯福1934年的新政結束了大蕭條。其實美國經濟1929年進入蕭條之后,直到1939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恢復的原因是二戰爆發,軍備開支大幅增長,結束了歷時10年的大蕭條。所以結束大蕭條的不是羅斯福,是希特勒。
要恢復經濟,不能靠4萬億,而要靠民間需求。比如住房需求,服務業需求。同時要大力發展理財產品,鼓勵民間融資,把浙江遍地的地下錢莊合法化。同時開放醫療衛生業。地下錢莊可以收稅,還可以彌補中小企業投資不足,醫療業則供給不足,就算全國再蓋1000個醫院都不夠,為什么不可以開放呢?
發展服務業還可以解決就業問題。當前的政策口號不應該是保增長,“保八”沒意義,因為如果實現不了,把統計局長叫來就實現了,F在的口號應該是保就業,因為只要保住了就業,就保住了消費,保住了消費就保住了社會。保八不一定能夠保社會安定,而保就業可以保住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