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一人自稱是成都某大型廠家的銷售人員,給我市南山某企業老板汪先生來電,讓其做該廠產品廣東的總代理,在汪先生還沒有同意的情況,竟然有買家找上門,大訂單從天而降。在高額利潤誘使下,汪先生做了代理,花了7萬多元買回產品后,廠家和買家竟一起失蹤。后來發現,他花7萬多元買回來的竟然是不足千元的假貨。
汪先生說,都怪當初自己一時貪心,才被騙子牽著鼻子走,假如能拒絕誘惑、多個心眼,就不會讓這些騙子得逞。
強行讓做代理
查詢廠家證照齊全
據汪先生介紹,他在南山荔山工業區開辦了一家生產玻璃配件的企業,至今已有十多年。2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名肖姓男子的電話,自稱是“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專門推銷PV雙脂膜,希望汪先生的公司能成為該公司在廣東省的總代理商。
由于對PV雙脂膜一無所知,汪先生拒絕了。2月25日,肖姓男子又通過汪先生公司網站上的公司地址,給汪先生寄來了“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的宣傳材料和產品樣件。
為了核實這家公司的身份,汪先生確實找到了這家公司的網站;而且在百度中輸入“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進行搜索,在一個“成都企業信用信息網”的網頁上,還能查到該企業的信息,包括工商注冊登記號、組織機構代碼、地稅登記號、公司地址、注冊時間、注冊資金等一應俱全。3月7日上午,一位姓曾的男子拿著一張小廣告找到汪先生,稱要購買500平方米的PV雙脂膜,汪先生一看,這張“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的小廣告上,竟赫然印著汪先生公司的名稱、地址和電話,并為汪先生的公司加上一個頭銜:特約總代理!
買家下大訂單
高額利潤很誘人
就在汪先生一頭霧水的時候,3月7日下午,他又接到一位張姓男子的電話,這名男子稱自己剛從泰國進口了一批魚苗,急需2500平方米的PV雙脂膜。如此大的數量,與之前曾姓男子的所需貨品加起來就有3000平方米,利潤高達15萬元,此時,汪先生開始重新考慮“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廣東省總代理”這一身份,他說,這筆生意如果做成利潤很可觀,而自己的企業也不景氣,自己想為職工們多爭取點利益,于是,在沒有跟廠家簽署任何代理協議的情況下,汪先生在3月8日上午與“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聯系提貨。
不料,廠家對汪先生說貨源非常緊缺,但可以從汕頭某客戶的訂單上為汪先生借調2000平方米,按照定價,這2000平方米的PV雙脂膜價值45萬元,廠方要求汪先生先支付15萬元。由于當日是周末,汪先生的公司里沒有太多現金,他東拼西湊也只有5.7萬元,“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知道情況后,先是將金額降到10萬元,后又降到8萬元,最終買家張某“慷慨”借給汪先生2萬元,汪先生便用這7.7萬元,于3月8日下午2時許,在廣州廣園客運站出口處拿到了20箱的PV雙脂膜。
廠家買家齊失蹤
貨品竟然不值千元
汪先生說,由于對PV雙脂膜完全不了解,在廣州拿貨時便由買家張某驗貨,張某并未將貨品拆箱進行查驗,而是透過箱子側面的一個小孔看了看說貨品是真的,汪先生也信以為真。當時,汪先生還拿到了一張蓋有“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財物章”的收據,收據的金額是8萬元。
拿到貨物后,買家曾某和張某都稱自己需要籌錢,約定3月9日上午到汪先生的公司,一手交錢一手拿貨。但到了9日上午,兩位買家都好似人間蒸發,手機一直無法接通,而廠家“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卻給汪先生打電話,要求他將所欠貨款匯到其財務總監的個人帳戶上。汪先生稱他聯系不到買家要求退貨,廠家當即同意,并稱會在下午派專人前來取貨,汪先生等了一下午都沒有廠家蹤影,廠家電話和所有聯系人的電話也都無法接通。
由于還心存幻想,隨后幾天,汪先生一直將貨物原封不動地放在公司,苦苦等待廠家的人出現將貨物取走并把錢退給他。直到昨日,萬念俱灰的汪先生才將這些貨物拆箱,頓時他傻了眼,所有貨品全被摻假,只有箱子側面的小孔處放著PV雙脂膜,剩下的全是石棉板和毛油氈等廉價的建筑材料,20只箱子總價值不足1000元。
一直到昨天,“成都融江實業有限公司”和兩名所謂買家的電話都打不通,讓汪先生想不通的是,這個騙人的公司在成都企業信用信息網能查得到資料,他已經向成都工商部門進行了投訴。
汪先生后悔不已,他說,自己經營企業十多年,沒想到落入騙子的圈套,假如當初自己多個心眼,不被金錢誘惑,就不會釀成今天的后果,希望市民們以自己為反面教材,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