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企業的資金實力
兼并之所以能幫助企業快速擴張壯大規模,是因為企業直接收購了一些已有規模的業務回來,這就需要有龐大的購入資金。
我們可以看一下國美的兼并歷史,四年兼并8個企業,至少用了100億元以上,而且這個資金是在2008年以前,現在都不知道膨脹到什么數值了;再看阿里巴巴的收購案例,短短兩年就用幾百億元購入業務,每一個收購案都是幾億元、幾十億元以上。如果國美或阿里巴巴沒有這么雄厚的財力,這條并購路自然是走不成功的,甚至會被耗死。
回歸到櫥柜企業,許多企業在兼并擴張這條路上蠢蠢欲動的時候,櫥柜商家請不妨謹慎考慮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財力可以支持你將這一模式走到底?如果僅僅夠走到半道,那將是最危險的。
第二,企業的整合能力
一個企業有錢可以收購一些產業回來,但是收購回來之后呢?如何整合使之健康發展、有效盈利才是關鍵。如果僅僅是把產業兼并回來,但卻不懂得整合,最終會變成一個失敗的兼并案,甚至成為拖累企業的包袱。
據悉,歐亞達家居在它的擴張路上一度兼并了沈陽的百利家居、杭州的天億家居,但是由于后期整合經營不善,最終敗走沈城。因此,整合能力不強的櫥柜企業,必須謹慎使用兼并戰略。
第三,企業的進攻目的
一個企業現階段處于什么樣的發展位置,必須清楚在心,這樣才有足夠清晰的進攻目的。
就如紅星美凱龍并購吉盛偉邦,一方面可以繼續擴大鞏固它的老大地位,拉開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上市做多手準備。假如,今天不是紅星美凱龍收購吉盛偉邦,而是吉盛偉邦不斷去收購其他小賣場,目的是不斷追趕居然之家與紅星美凱龍,那么這條路對吉盛偉邦而言太危險了,絕對耗不起。
誠然,東易日盛收購標的公司將有助于它進一步開拓全國家裝市場,拓展區域市場,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但是,在市場洗牌的情況下,一些相對較強的櫥柜企業,一定要謹慎對待兼并擴張的誘惑,理性分析自己的企業是否到了適合兼并擴張的階段。如果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兼并戰略,它可以是助跑櫥柜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但如果在不合適的階段盲目做兼并戰略,可能就是促使櫥柜企業走向滅亡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