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購買模板QQ:938519908  |  二維碼  |    |  客服中心  |  網站導航  |  手機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動態 » 正文

            雷士照明發展歷程分析:三個男人一臺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11  瀏覽次數:272
            核心提示:角逐勢力: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炎,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逐鹿過程:為了打破三人持股相當的均衡格局,吳
             角逐勢力: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炎,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

            逐鹿過程:為了打破三人持股相當的均衡格局,吳長江引入資本,清退聯合創始人。為增強技術能力,雷士再次進行融資,軟銀賽富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吳長江敗走。雖聯手王冬雷重回了雷士,吳長江卻因涉嫌挪用資金罪被批捕,最終王冬雷大獲全勝。

            爭奪結果:吳長江聯合王冬雷擠走閻炎,卻未曾想自己被王冬雷踢出局,雷士照明終由王冬雷全權掌握。

            游戲注腳:明爭暗斗之后,企業終究還是要回歸本質。王冬雷雖然結束了這場紛爭,完全控制了雷士照明,但引領公司向前發展的不是權力,而是客戶、員工、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放在雷士照明身上,劇情就完全逆轉了。他們的戲由三個男人主導,一出創業者與投資方相互拆臺、借力打力的狗血劇吸引了無數目光。這場風波能否給其他企業在平衡創業者、經營者、投資者三者的關系上提供一些借鑒呢?回顧雷士那些驚心動魄的權力爭斗,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發現些端倪。

            雷士照明發展歷程分析:三個男人一臺戲

            雷士照明發展歷程分析:三個男人一臺戲

            霸氣逼人的創業者

            1992年,吳長江放棄陜西漢中航空公司的國企干部職位,到深圳一家臺資企業當一名工廠保安。緊接著,他從一名燈飾企業辭職開辦自己的工廠。1994年,他成立惠州明輝電器公司,當時公司的總資本只有10萬元,股份分散在6個人手里。

            1998年,由于與老板對公司發展方向有分歧,吳長江選擇了離開。他聯合兩個在行內有很深資歷的高中同學杜剛、胡永宏,三人湊齊100萬元,成立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吳長江不僅善于抓錢,也善于巧妙地撒錢。為了把專賣店的模式引入國內照明行業,他給經銷商很大的補貼,并投入大量廣告宣傳。由此,雷士在市場上迅猛崛起,先是創立了在照明行業率先實行的產品召回制度,贏得了市場信譽,后又因專賣店模式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加盟。到2005年,雷士照明的營業額已超8億元,已然成為國內最大的燈具企業。

            做大后,賺的錢該怎么用?幾個股東的看法各不相同。此時,吳長江遇到了與合伙人的第一次關鍵性博弈。

            吳長江想把企業做大做強,所以賺了錢就想要投入,而其他兩位股東則希望賺了錢就分紅,而且要求三人分紅均等。由于只有45%的股權,吳長江感覺被牽制了。而且,這種牽制力極為原始,與現代商業環境格格不入。后來,妥協的結果是,三人的股份形成每人各占33.4%、33.3%、33.3%的均衡狀態。三位股東在企業的工資、分紅也完全均等。

            這種原始的均衡格局經不起任何一點大的風浪,注定不可能維持太久。直到另外兩位創始人在雷士經銷商前公開要求吳長江退出,三人的矛盾開始激化。然而,吳長江當場表現冷靜,還建議兩位股東在他走后召開“維穩大會”,以穩定軍心?此破届o的湖面實則暗潮涌動,此時的吳長江正在導演一出陳橋兵變的逼宮大戲。

            就在成都召開慰問大會的當天晚上,吳長江也在惠州舉行了經銷商大會,現場封官許愿拉攏人心。大會第二天,吳長江便找另外兩位股東談判,并且只允許他們二人進入會議室。據說,會議室內擺放了明晃晃的器械,如果二人不簽字就不能離開。最終,另外兩位股東只能簽字同意,以每人領取8000萬元的價格出讓自己的全部股份。至此,吳長江對雷士實現100%控股,贏得了第一次關鍵性的博弈。

            如果說,吳長江的第一次博弈多少有些“草莽氣”,那他與投資方的第二次博弈就幾乎被“洋氣”的對手玩弄于鼓掌之中。顯然,這種風格他不太能夠適應,最后敗走麥城。

            資本運作的專業高手

            雖然吳長江擁有了雷士照明100%的控股權,但同時也讓雷士的資金一下處于短缺之中。于是,吳長江求助于柳傳志,邀請聯想入股雷士。

            經過柳傳志的協調,與聯想控股有合作關系的葉志如通過正日公司借款200萬美元給雷士,并在后來“債轉股”。此時,亞盛投資總裁毛區健麗出現了。她抓住了吳長江急需資金而聯想投資尚未做出投資意向的間隙,果斷聯合“涌金系”掌門人魏東的妻子陳金霞、優勢資本總裁吳克忠、個人投資者姜麗萍,向雷士照明投資994萬美元,并獲得雷士30%的股權。后來,經過毛區健麗的牽線搭橋,軟銀賽富向雷士投資2200萬美元,占股35.71%。

            2008年,為增強技術能力,雷士以“現金+股票”的方式收購了世通投資有限公司。由于現金不足,雷士再次進行融資。在此次融資中,高盛與軟銀賽富聯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萬美元,其中高盛出資3656萬美元,軟銀賽富出資1000萬美元。此時,軟銀賽富成了雷士第一大股東,吳長江第二,高盛第三。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發行6.94億股新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3.85%),發行價2.1港元/股,募資14.57億港元。在此過程中,最大的贏家是毛區健麗。她以精湛的資本操作技巧,趁雷士急需資金,低價入股,再多次轉手套現,最終獲得了高達20倍的巨額利益。毛區健麗的這種“算計”,讓吳長江領教到了資本方厲害的手段,但他并未吸取教訓,反而在資本的圈套里越陷越深。

            2011年7月21日,雷士引進法國施耐德電氣作為策略性股東,軟銀賽富、高盛、吳長江等六大股東以4.42港元/股的價格,共同向施耐德轉讓股票2.88億股。施耐德注資12.75億港元,股份占比9.22%,成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東。同時,施耐德與雷士照明簽訂了為期十年的“銷售網絡戰略合作協議”。據此,施耐德的電氣產品可以通過雷士照明旗下的3000家門店渠道進行銷售。

            那么,問題來了。施耐德僅僅只是希望借船出海,拓展自己的市場覆蓋面,還是想借此機會吞并雷士照明?

            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經營者像是一部車,從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中獲取利潤。投資者為經營者把握方向、注入動力,就像是這部車的司機和燃料。然而,當財務投資人引薦大鱷型的產業投資人進入企業時,其中的含義很可能就不同了——產業資本的注入,很可能讓這部車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

            2012年5月25日,吳長江因毫無征兆的“因個人原因”,辭去了雷士照明一切職務。接替他出任董事長的則是軟銀賽富的閻焱,CEO則是在施耐德工作了16年的張開鵬。

            雖然閻焱曾幫助吳長江解了燃眉之急,但最終卻危及了自己對創始企業的掌控權。但吳長江也不是輸光了全部資本——雷士照明的生產、銷售團隊就好比他的私人專車,依然只聽他的號令。

            吳長江辭去雷士照明董事長,表面上看是一場戰役的結束,其實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企業創始人和股權投資人之間的戰爭全面爆發。然而,專業財務投資者能夠打贏財務仗,卻不一定能打贏運營仗。于是,雷士主要工廠全面停工,運營中心停止供貨,廠區掛出了“吳總不回來,堅決不復工”、“施耐德滾出雷士”等橫幅。閻炎被視為聯合施耐德一起“擠走”吳長江,“謀奪”雷士控制權的主角。

            2012年7月12日,閻焱及其他雷士董事會成員會見雷士的管理層、經銷商、供應商代表。在會議現場,員工代表和經銷商提出的相同要求包括:第一,改組董事會,不能讓外行領導內行;第二,讓吳長江盡快回歸;第三,讓施耐德退出雷士照明。此外,員工代表還要求獲得更多的員工期權;經銷商代表則提出要兩個董事席位。如果不答應,就罷工并停止拿貨下訂單。

            2012年7月13日,罷工正式開始,直至8月10日,雷士核心供應商停止向雷士供貨。此后,雷士內部多名高管離職,董事會依舊不同意吳長江回歸,但“施耐德系”的兩名高管辭職,也算是對經銷商的妥協。8月20日,吳長江現身重慶,動員供應商恢復供貨,部分供應商表示會響應吳長江的提議。

            這次地震斷斷續續持續了整整一年。雷士照明于2013年6月23日晚發布公告,該公司創始人、現任CEO吳長江已于6月21日在股東大會上當選為執行董事。這意味著,歷經一年,吳長江正式重返雷士董事會。



            兄弟聯手,盟友卻成對手

            吳長江能夠重返雷士照明董事會,主要是借助于德豪潤達的王冬雷。

            王冬雷是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由于吳長江與投資方的博弈斗爭,嚴重影響了雷士照明的股價,為德豪潤達低價買入創造了機會。2012年12月及2013年4月,德豪潤達兩次從吳長江手中收購雷士照明股份,累計持股27.03%,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而德豪潤達也對吳長江定向增發,使其成為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王冬雷趁勢接任雷士照明董事長,并在董事會中力挺吳長江,這才有了吳長江的正式回歸。

            當初,以閻焱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將吳長江驅逐出董事會時,應該沒有想到吳長江會以這樣的交易與德豪潤達融合。而吳長江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次合作竟讓他失去了人身自由。

            2015年1月4日下午,吳長江因涉嫌挪用資金罪,被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移送至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至此,王冬雷大獲全勝,而且被譽為在歷次“雷士風波”中唯一的獲勝者。

            大舉入股雷士照明,是王冬雷戰略轉型的大手筆。掌握了雷士照明,就相當于把國內電光源行業第一品牌旗下的36家獨家區域經銷商、3029家專賣店以及19家海外經銷商收入囊中。王冬雷說,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整合資源,打通LED芯片下游的“出海口”。雷士做燈具,德豪做芯片和光源,兩個品牌正好能優勢互補。也許正因如此,才讓吳長江與王冬雷產生了交集。

            吳長江火速引入德豪潤達,是希望能“聯王抗閻”。誰能料想,閻焱雖走,王冬雷卻借機上位,把圍繞雷士照明的爭奪推向了又一輪高潮。“新掌門”王冬雷一直被認為是吳長江的戰略盟友。但贏得與閻焱的戰役之后,屢次透露將擔任董事長一職的吳長江,不僅遲遲無法重登大位,反而與王冬雷之間的沖突越來越白熱化,最終讓自己身陷囹圄。

            取代閻焱,把吳長江送進監獄之后,王冬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三個月里,我基本上一張報表都沒看,天天一門心思就是打仗。”王冬雷甚至自嘲說,“‘雷士風云’可以拍電影了,文戲加武斗,商戰和黑幫,而且還是連續劇……”

            真的“利空出盡”了?

            如今,王冬雷表示:“現在,雷士事件已經利空出盡了。所有的制造基地和雷士重慶總部都已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所有的運營商和經銷商都支持公司發展。”

            回顧“雷士風云”的細節,王冬雷稱,“我曾在合作簽約前一天,最后問了他一句話,‘你應該清楚,這次股票賣完之后,雷士就不是你的了,你是代表德豪潤達來管理雷士的職業經理人’。”吳長江當時回答:“雷士現在就不是我的了。”

            看起來,當時王冬雷對吳長江的回答是滿意的,包括后來同意吳長江增持德豪潤達的股票,也是一種肯定?墒牵F在看起來,吳長江的回答似乎也是別有意味。

            雷士照明2014年半年報顯示,德豪潤達通過德豪潤達國際對雷士照明的持股比例為27.03%,為第一大股東;賽富亞洲投資基金持股比例為18.50%,是雷士照明第二大股東。至于閻焱旗下賽富基金,王冬雷預計,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偏重于財務性投資,未來可能會出售所持有的雷士照明股權。

            與純粹的財務投資不同,王冬雷對雷士照明的核心價值有著清晰的判斷。他說,“雷士照明最值錢的,也是歷次動亂的根源,是其零售運營商等銷售體系。但這個核心資源卻在雷士上市公司之外,由吳長江本人控制。這次,我們把這些資源控制住后,會用德豪潤達的平臺來整合,并且通過O2O平臺將線上線下融合,把智能家居和照明整合在一起。除了注入財務資產,德豪潤達的LED照明業務也將全部并入雷士照明。今后,雷士照明至少九成芯片業務將采自德豪潤達。”

            王冬雷的確點出了雷士照明歷次紛爭的那股“吸引力”。而這部分資源卻被吳長江以高明的手法讓其游離于上市公司之外,讓財務投資方看得見、摸不著,既吸引了投資,又不會失去對核心資源的控制權,可算是高明的“空手道”。不幸的是,當吳長江遇上王冬雷這個行家,“空手道”就被扣住了脈門,難以施展拳腳。

            信任與守約

            如果我們只看見吳長江、閻焱和王冬雷之間發生的腥風血雨,那就只不過是個看熱鬧的外行。內行人會注意到,真正引發這場較量的內在原因,是任何投資方和經營者都不可避免的利益沖突點。

            在雷士照明這個舞臺上,這一系列沖突之所以呈現得如此“狗血”,只不過是因為這三位高手每個人各自鮮明不同的個性和行事作風。這場戲劇化的爭斗,給我們真正的啟示在于,任何一家企業,永遠要處理好客戶、員工、股東這三方的利益均衡問題。

            馬云對此有很精辟的分析。他說,“要做一個優秀的企業,我們要回到基本點,回到客戶,回到員工,回到我們整個股東。在整個公司的治理過程中,我堅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所以,所有的創業者必須堅持,上市之后,自己仍就是普普通通的創業者,堅持服務好你的客戶,堅信讓你的員工成長,堅信對你的股東尊重……”

            馬云強調的就一個字——信。

            吳長江對問題,恰恰是沒有處理好經營團隊與股東的關系。他憑借著自己與經營團隊的緊密關系,吸引到了財務投資者,但又擁兵自重,甚至玩弄、要挾投資者。他像是非洲原野上不斷希望擴張地盤的雄獅,為了不斷獲得擴張所需的能量,對資本不惜飲鴆止渴。但他的行事作風過于草莽,越來越難以取得投資方的信任。雖然他善于贏得渠道合作伙伴和員工的信任,但他們之間的信任卻是以封官許愿、哥們義氣和真金白銀的資金投入為基礎。這讓投資方感覺到投資回報被大量稀釋,同時也認為他不信守合約、遵守規則,從而引發了信任危機。

            在這場權力爭奪的游戲中,閻焱雖是專業的投資方代表,但以他為代表的投資方,對雷士照明的了解程度又僅止于資本市場的價值判斷。引入施耐德這個外來的產業資本,并沒有讓整個投資方加深對雷士經營團隊的了解程度。所以,員工們才會打出“吳總不回來,堅決不復工”的橫幅,員工代表和經銷商才會提出“不能讓外行領導內行”的要求。

            其實,王冬雷和吳長江很像,也是一頭雄獅,但行事作風卻比吳長江更為縝密,更注重全盤布局,也更具有國際觀。他以巧妙的方式介入雷士,并借力吳長江穩住了經營團隊,同時還與以閻焱為代表的投資方相處和平。

            人們常?吹降亩际羌姞,但較少有人會去關注“合的力量”。實際上,紛爭之所以能夠延續,是因為兩者之間一直存在著吸引力,這就是“合的力量”。如果“合的力量”不存在了,大家立刻就會分道揚鑣,紛爭也就不會延續下去。

            圍繞著雷士照明這一系列紛爭,其中“合的力量”一直存在。也就是說,雷士照明這家企業,無論是對于員工還是投資方,其本身的價值一直都很高。從內在來看,它依然是非常有價值的企業。

            如今,雷士照明已全然落入王冬雷的掌控之中。接下來,他依然會面臨著客戶、員工、股東三方利益的均衡問題。在這三者之間,首先是處理好客戶與員工的利益關系,而處理好這個關系就自然而然地牽動著股東的利益。

            在這三者之間發生任何問題時,有文明、有文化的企業會訴諸于信任與守約,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至少可以訴諸于法律與規范,只要那些處于蠻荒時期的企業才會訴諸于“火拼”。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199526299有事請留言199526299有事請留言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0568號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_在线免费观看色片_依欧美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