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要多留一點心,你會發現,在生活上的各種趣事、小學時課本教的各種道路,淺明扼要,但有時正是因為忙于所謂的急事,而忽略了這些小事,以及曾經學過的道理也能帶給企業的成長。
接下來,舉幾個例子,說幾個道理,愿能給現在窘迫的家具行業、家具企業、家具人一點啟發,一點啟迪。
1:家具賣場“夠用就好”
有一天,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里。
旁觀人見了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到大魚,你為什么將大魚都丟回河里呢?”
這人不慌不忙地說:“因為我家的鍋只有尺這么寬,太大的魚裝不下。”
這個人就這樣靜靜地、慢慢地等待只適合自己家里鍋那么大的魚上鉤,凡是超過尺寸的魚寧可放生,也不要裝進自己的行囊里。
這無疑讓我們想到目前家具業的各位賣場“大爺們”,之前高舉要進駐全國所有一線城市,用城市包圍城鎮戰略,當他們全部進去后,因一線城市家具業“淪陷”后,又高喊進駐全國二三線城市——“那也是一塊巨大的大蛋糕,大家勇敢地向著農村進發吧。”
不管合不合適自己家里的“鍋”,賣場大爺們就是要吃定所有的“魚”。
有數據統計,紅星·美凱龍作為國內連鎖賣場的老大,旗下賣場總面積約600萬平方米,超過德國家居賣場面積的總和500萬平方米。居然之家旗下賣場總面積超過200 萬平方米,其他擁有連鎖店總面積100 萬平方米左右的賣場也不在少數。
據美克美家廣州區總經理詹德威稱,家居業眼下的危機遠超2008年金融海嘯,一個值得參考的數據是,2008年珠江新城家居商鋪租金約150元/平方米,現在已漲到280元/平方米,而實際使用面積僅50%,可見,商業地產的泡沫是壓垮零售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看這些瘋狂的家具賣場,數據背后讓人觸目驚心。不讓無窮的欲念攫取己心,“夠用就好”也是不錯的態度,當人們在吃到飽的自助餐廳,毫無忌憚的吞食,飽了還要再吃等等這些生活小事可以看出,取自己夠用的,不必貪求, 靜心等待適合自己的那條“魚”,這是才一個人,也是家具人最重要的修練。
2:家具工廠“事前控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深圳市華源軒家具股份有限公欠債超過3000萬元。工人們集體上天臺抗議。擴張過快,第二次IPO審核未通過。富之島大肆興建產業園,將大量資金投入地產項目,資金鏈斷裂。超舒適國際家居通過民間借貸5550萬元,月息3.5%,難以償還高額債務,老板失聯,企業倒閉。
以上例子,顯然突出家具企業在面對決策、企業發展瓶頸等問題上沒有憂患意識,往往等到事情沒辦法解決,才知道為時已晚。如一年推一次新品,一年參加幾次展會,一年搞幾次大型爆破活動……都是家具企業慣用了伎倆。
眾所周知,米蘭家具展,即使參觀者有三年未曾去觀展,但只要觀展一次,基本就定調了。無論是其參展的產品,還是展會設計,都跟以前沒多大區別,原因是其家具企業在開發一個產品系列時,已經花很長一段時間精雕細磨,只要市場上出了這一系列,企業一般好幾年都不會再出新品,更不會瘋狂搞活動,只會把這套產品做得更細更精,以及更加適合消費者的需求。
3:經銷商經營“抓住核心”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個故事告訴家具人,很多經銷商在選擇品牌時,只知道賣得不好就是不好,把問題都歸結為是這個品牌的原因,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基。
在家具業,有個怪象,本身經營一個品牌的經銷商,在看到同行賣不一樣風格的品牌很賺錢時,超過半數以上經銷商都會換掉手上辛苦經營的品牌,甚至同時代理兩個或多個品牌,只要能賺錢就行。
盲從,沒有經營理念,只會跟風的家具經銷商,在家具行業早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據數據顯示,今年希望代理中高檔品牌的經銷商占51%,占總數一半以上,緊跟其后的是欲代理中檔品牌的經銷商,占23%,代理頂級品牌的經銷商比重最小,占2%,這與經銷商看到中高端家具市場的大好前景有關。
然而,從調查數據顯示,欲投資10-20萬代理新品牌的經銷商占大多數,投資為10萬以下占27%,20-50萬占21%,50萬以上最少,僅為6%。顯然,經銷商只想花最少的錢,尋找高端的消費者,賺取他們最高的利潤。
沒有靜下心好好經營店面,核心的經營能力與營銷能力不去好好研究,卻頻繁換品牌經營,只一心不斷加高“高度”的經銷商,這與動物園管理員愚蠢與無知又有什么區別呢。
4:行業太鬧,要靜一靜
以上三個小故事都來源于生活上或典故的趣事,多少有些許調侃的意思,但這恰恰正是反映現實中家具業所存在的種種陋習。
利益,不斷膨脹的利益,對它的各種認知、概念、感慨、望能在家具人的意識中不過螢蟲之光,一晃而去。用契訶夫的口吻說,萬事尋常而且必然,永遠不必驚訝。
就如朱小杰出席一論壇說的:“世界太鬧了,能否靜一靜,要靜下來,要慢下來,要坐下來。”
家具行業亦然,行業太鬧了,要靜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