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購買模板QQ:938519908  |  二維碼  |    |  客服中心  |  網站導航  |  手機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動態 » 正文

            陶瓷行業高出口為何沒帶來高利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08  瀏覽次數:224
            核心提示:出口高增長背后的利潤危機喜!長沙海關近日公布了今年1-2月份湖南出口數據,其中陶瓷產品(以下簡稱陶瓷)出口11.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
             出口高增長背后的利潤危機

            喜!

            長沙海關近日公布了今年1-2月份湖南出口數據,其中陶瓷產品(以下簡稱陶瓷)出口11.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5倍。作為全國三大瓷都之一的醴陵,2014年陶瓷產業完成工業產值490億元,增長15.4%,出口創匯近8億美元。

            憂!

            然而,據長沙海關分析,湖南陶瓷出口數據雖然節節攀升,但是本土生產型企業卻發展緩慢,“內功”不足,出口產品中,絕大部分屬于貼牌生產。

            【成就】湖南陶瓷大步走出國門

            今年初,湖南的陶瓷出口又一次迎來了“開門紅”。

            長沙海關統計,今年1-2月份湖南省出口陶瓷11.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5倍。其中,家用陶瓷6億元,增長1.6倍,占陶瓷出口總值的53.5%;出口建筑用陶瓷3.56億,增長39.7倍,占30.7%。

            陶瓷行業高出口為何沒帶來高利潤?

            如今,湖南的陶瓷更多的是面對國外的市場。華聯瓷業——湖南最大的陶瓷出口公司,主要出口日用瓷器。去年華聯瓷業的出口額為7000萬美元。“國際市場占據了75%的業務量。”該公司一位歐姓營銷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如今華聯瓷業已與宜家、星巴克等跨國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去年,公司與宜家的業務量是1500萬美元,與星巴克是120萬美元。”

            當下,湖南的瓷器已經成為一面旗幟,正大步走出國門。株洲醴陵出產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其生產的日用瓷占湖南省的94.7%,全國的17%,世界的10%,居全國第三位,生產的電瓷居全國總量的45%以上。

            截止到2014年,醴陵市擁有陶瓷企業66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9家,陶瓷產業完成工業產值490億元,增長15.4%,從業人員近15萬人。陶瓷產品發展到5大門類4000多個品種,擁有4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國家出口名牌產品和32個湖南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

            當下,株洲市早在幾年前就提出,要將陶瓷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產業。

            【隱憂】絕大多數企業貼牌代工,最大利潤流向國外渠道商

            就在湖南的陶瓷出口數據大步增長的同時,背后卻藏著不少的危機。

            “由于沒有自主品牌,整個陶瓷行業利潤率偏低。”華聯瓷業的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與宜家、星巴克的合作都是代工,“進駐宜家的門店之后,我們生產的瓷器都會打上宜家的牌子,最大的價值都被他們獲取了。”

            沒有品牌,讓醴陵陶瓷成為一個門檻極低的行業,一些小老板稍微有點資金就可以買幾套設備,開一個小工廠營生。帶來的惡果即是“同質化嚴重,大家都在拼量拼低價,沒有能力投入更多的成本研發新產品以及高品質的產品。”湖南陶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文智勇說。

            據介紹,陶韻去年的出口量是1700萬美元左右,主要通過代工的渠道出口。“我們只能通過尋找國外的渠道商,再由他們貼牌銷售,我們無法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獲取最大利潤。”文智勇表示。

            曾參與紅官窯創建的釉下五彩國瓷研究專家王界明表示,湖南醴陵陶瓷多次榮獲國際金獎,并被當作國家領導人的生活用瓷和禮品瓷,但是由于長期忽視品牌經營,造成了醴陵陶瓷“有獎牌無名牌”的尷尬狀況。

            株洲海關的統計材料表明,在醴陵出口的陶瓷中,絕大部分屬于貼牌生產,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業,貼牌比例仍然高達70%。“目前我省陶瓷產品自主創新的品牌較少,中低端產品占很大比重,大部分產品只能靠貼牌代工等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利潤微薄。”

            成本連年上漲,價格競爭嚴峻

            對于企業來說,為產品注入更多的附加值則意味著利潤。而這些附加值都需要專業的人才才能完成。

            如今,湖南的陶瓷依舊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出的低附加值產品,面臨勞動力成本大幅增長,生產效率難以提高等眾多發展瓶頸。

            據介紹,我省去年陶瓷出口總額排名第5的泰鑫瓷業有限公司,1400多名員工中只有40名技術研發人員,更多的小微型陶瓷企業甚至沒有技術研發人員。缺少人才和科技的支撐,陶瓷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難以提高。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醴陵只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3人、省級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工藝美術師約120多人。醴陵陶瓷產業15萬從業人員中,80%以上為初級工人。“很多主要技術人才、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再就業進入當地的小型私營企業,各個企業生產出了水平參差不齊的釉下彩產品,導致釉下彩的品牌價值降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

            醴陵是傳統的陶瓷生產銷售區,陶瓷生產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長期以來,造就了一批“生產型”的熟練工人,但高層次的“經營型”人才奇缺,尤其是技術研究、產品研發、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特別是國際市場營銷、外語等高層次人才少。

            貿易公司成為出口主力,代理大量外省陶瓷

            1-2月份貿易公司大量出口陶瓷雖換來出口量增、額漲的“笑臉”,但其背后隱性的危機仍明顯存在。生產型企業發展速度較慢就是其中之一。在醴陵市1-2月份發生陶瓷進出口業務的56家生產型企業中,有35家呈負增長。

            相反,貿易公司卻成為了出口的主力。據海關統計,1至2月,長沙杰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出口陶瓷2.82億元,占陶瓷出口總值比重達25.5%;長沙科兆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出口也達1.53億元。

            去年10月末,杰多、科兆兩家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在長沙注冊,隨后大量采購江西等省的建筑用陶瓷出口,使得我省陶瓷出口量在數字上激增。

            “現在,江西的很多建筑用陶瓷都通過湖南出口。”文智勇說,2006年湖南開始積極承接廣東陶瓷產業轉移,岳陽、衡陽、株洲、永州、懷化、常德等地逐漸成為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和佛山建陶企業外遷的熱土。

            然而,湖南的建筑用陶瓷在價格上卻拼不過江西。“江西的外墻磚企業非常多,檔次不高,且都把湖南作為主銷區。”湖南凱美陶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他們也是苦不堪言。

            據他介紹,江西曾有一位外墻磚老板講:“開線生產虧一萬每條,停產就要虧三萬每條生產線,還是開吧。”“他們又不能壓貨,所以只能低價賤賣到湖南,湖南的外貿公司更愿意代理江西更便宜的貨源。”

            建立自主品牌,實現產業集聚

            1915年,醴陵陶瓷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后,開始為世人知曉;1958年起,醴陵陶瓷被選定為國家領導人的專用瓷,享有“紅色官窯”和“國瓷”的美譽。

            然而,至今,相比其他主產區,醴陵的陶瓷整體品牌相當式微。那么,湖南的陶瓷產業該如何突圍?如何在國際市場上不再以貼牌的形式存在?

            “重要的還是建立自主品牌。”華聯瓷業的歐姓負責人說,現在醴陵的很多陶瓷企業都開始把市場從國際轉向國內,“首先在國內打響品牌,再延伸至國外市場。”

            另外,“要設立專門的新型陶瓷產業引導資金,把傳統陶瓷領域之外的相關產業做起來。” 醴陵市經信局副局長曾文初說。

            茶陵華盛陶瓷公司生產總經理何耀勝說,只有實現產業集聚,才能體現產業競爭力。無論是日用瓷、藝術瓷、工業瓷,還是建筑瓷,產業的發展壯大,都需要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

            另外,長沙海關綜合統計處分析人員還認為,應大力推進日用瓷歸入文化產品,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途徑。“如果日用瓷歸入文化產品,一方面,其退稅率將有所提高,增加企業利潤;另一方面,文化元素的融入將增加日用瓷產品的附加值,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的途徑,有利于陶瓷產品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市場。”

            當一樣產品沒有自主品牌時,客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考慮更多的將是價格因素。在成本上漲之時,市場上還要拼誰的價格最低,企業自然無法將利潤做大。

            “從2009年開始,湖南的瓷器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華聯瓷業的歐姓負責人說,除了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之外,運輸、原料等相關的成本都在攀升。

            氧化鋯是釉下彩上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對于聞名世界的醴陵瓷來說,它的用量并不小。“氧化鋯的價格已經從2009年的1萬元一噸漲到了現在的2.3萬元/噸。”華聯瓷業的上述負責人說。

            另外,還有瓷泥的價格。數據顯示,本地生產的瓷泥500元-600元/噸,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噸,盡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貴了 2000元/噸,但本地廠商仍然寧愿到外地購買,原因就在于本地生產的瓷泥達不到生產高檔陶瓷的要求。

            另外,在王界明看來,株洲陶瓷缺乏產業專業化的陶泥、釉料、制模、包裝配套,大多數陶瓷生產企業都有自己的“泥、釉、模”制作環節,導致投資重復、資源浪費與陶瓷產品成本上升。

            直到今年3月9日,醴陵的首個標準化泥釉模配置中心才正式投產,為企業提供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

            人才匱乏,難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199526299有事請留言199526299有事請留言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0568號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_在线免费观看色片_依欧美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