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CEO陳年反思了凡客的“湊熱鬧之路”。
一、瘋狂擴張,沒能及時“踩剎車”
據悉,凡客自2007年成立,剛好趕上了中國服裝行業的爆發,包括李寧、安踏、ZARA、Mango等服裝品牌的店面都在急劇擴張,這讓凡客也按耐不住發展的“急性子”,開始思量著擴大品牌規模。而神奇的“凡客體”和資本市場的熱捧,更讓凡客CEO陳年篤定性子要擴張,追求規模。
二、管理粗放,“混日子”的人多
2011年上半年,凡客幾乎是無限制的在招人,高峰期曾一周就有超過100人入職。有凡客員工透露“有時候感覺是凡客兩個部門在PK招人的速度,別的部門招了那么多人,我一定要招的比他還多,但是完全沒想過招這么多人有什么用。”當時的凡客有太多員工在“混日子”、“湊熱鬧”,一個簡單的數字足以令人咋舌——單單是總監級以上的管理層,在凡客就有四五百人。陳年自己都說:“公司越熱鬧,燒錢混日子的人越多。”
三、營銷失控,脫離產品本身
凡客增長太快了,團隊產生了虛榮,部門之間相互攀比業績,紛紛調高自己部門的年度業績指標,這讓不少員工背負著巨大工作壓力,而為了完成不切實際的業績目標,員工們只能一邊尋找新的供應商,一邊希望現有供應商進行擴品,過程中完全忽視了對質量的控制。而實際上純追求品類這種做法很容易忽視品質,而一忽視產品質量也就是忽視了用戶需求,忽視了用戶需求的后果是便是凡客產品嚴重積壓,如此脫離產品的營銷模式又如何能夠有盈利增長值呢?
“愛湊熱鬧”讓凡客現在身陷發展窘境,而如今,家具企業又該如何引以為鑒?
家具行業的“凡客們”
實際上,在家具行業也有不少類似凡客的“犯病”企業。在品牌發展的道路上急于求成,逐漸迷失自我,在全國范圍內瘋狂“圈地”,增加自己的門店,可結果是企業不堪重負,瀕臨倒閉的危險。
品牌擴張的確可以使銷量增加、企業壯大,進而為企業增加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但是,盲目運作、缺少策略的品牌擴張,只會讓企業為其所困、傷痕累累。因此,家具企業在品牌發展的道路上應該時刻把凡客作為自己的警鐘。
那么,家居企業該如何避免和凡客一樣身陷危機?
一、品牌定位“專而精”
現在,隨著人們一站式消費需求的增加,不少家具企業都開始向“全屋定制”邁進,固然“全屋定制”能夠讓人們“一站式”買齊所需的物品,給消費者帶來便利,但是現如今的中國家具企業其實在技術上尚未十分成熟,專業化程度也并不高,在此情況下企業貿然走“多樣化”路線,又如何能夠保證產品品質?專業技術沒有保障,就迫不及待涉及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產品缺乏競爭力又如何能夠參與市場競爭?
實際上,“通吃”未必能夠讓自己真的吃到“肉”,“多樣化”有優勢但也有風險,品牌延伸如果做得不好,副品牌反之會影響到主品牌,如此得不償失。因此,家具企業仍需定位“專業化”,做精做專形成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穩如泰山。
二、管理模式“精細化”
從凡客的失敗,我們看到了“粗放式”管理的弊端——人浮于事。我們知道,粗放式管理形成于企業初創時期,靠企業老板和員工的個人能力和無私風險推動企業發展,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粗放式管理必然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而凡客在人員配置上過分追求數量,機構龐大的“肥胖癥”讓員工陷入了慵懶的狀態,導致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禍起蕭墻”不能不說是導致凡客“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對于家具企業來說,要想防止“內亂”,就必須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系統化,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一方面,企業要做到職責清晰,權責到位,權利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一方面,完善企業監督和績效考核機制,保證生產、銷售等環節都能全面執行到位。
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用戶需要什么,企業就應該給什么,家具企業其經營的根本還是要回歸到“本位”——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只有堅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關注消費者的價值訴求,了解消費者的內心感受,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服務”消費者,才可能把企業的品牌內涵很好地傳播出來,也才能為品牌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