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霧霾頻發讓空氣凈化器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里始終保持著“野蠻生長”的態勢,一躍成為家電市場里最大的黑馬。數據顯示,2014年整個家用空氣凈化器市場零售量在580萬臺,市場增幅是59%,市場零售額已達到136億元的規模。然而,行業瘋狂發展背后,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不合格產品頻現等亂象也接踵而來。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新國標”出臺能在多大程度上凈化行業發展亂象?市場會否迎來一場洗牌期?
【市場直擊】去除率99%有夸大之嫌
昨日,南都記者實地走訪了位于廣州天河區的國美電器、蘇寧電器、順電電器等家電賣場發現,目前銷售的家用型空氣凈化器主要通過風扇和濾芯的結合,吸附污染氣體,凈化空氣。產品主要分成兩個大類。一類專門吸附甲醛、苯等裝修污染物;另一類吸附空氣中的懸浮物,例如PM2.5、粉塵、花粉以及顆粒等,價格區間從1000元到9000元不等,集中在1000至2000元的較多。
兩種空氣凈化器都有國產機和進口機。不過,國產機一般都是籠統寫上主打功能,如除煙塵、除菌、加濕等等,而進口空氣凈化器的標識更為詳細,一般都會具體到甲醛、PM2.5去除率。比如,松下F-PXF35C-A 外包裝附注參數:去除甲醛,納米水離子達到99.9%;伊萊克斯Z9123標識,PM 2.5、甲醛、苯去除效率為99.97%;PHILIPS標識的PM2.5、甲醛、甲苯、細菌去除率均達99%。
“市場上大多數空氣凈化器產品標注去除率99%以上,實際上有夸大宣傳之嫌,因為去除率多少與測試艙體積和測試時間有關,并沒有國家標準的評定方法,如沒有提及細節,則數據無意義。”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二部部長趙寧指出,“采購凈化器應看準潔凈空氣量CADR、凈化效能、噪聲、除菌率這幾個核心參數,都是有國家標準的,也可參考權威部門的認證標識。”
奧維咨詢空調環境事業部高級分析師徐衍廣也向南都記者表示,產品指標虛標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國產品牌,部分外資品牌同樣存在此類問題,夸大性能、適用面積計算不明確、生產廠家不規范、售后服務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凈化器行業的亂象。
另據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醒,消費者可以要求銷售者提供具備法定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報告,查驗實測適用面積或顆粒物潔凈空氣量。但南都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只有極少品牌如松下、Austin Mecent等品牌在記者提出要求后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其他品牌的銷售人員則拒絕提供,聲稱“你買了我就給你看。”
【政策動向】新國標瞄準“潔凈空氣量”
各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凈化效果良莠不齊,指標虛標,這確實是個“世界性問題”。此前不久,在向中國正式推出高端空氣凈化產品Blueair Pro系列時,Blueair中國區總經理李開玖在發布會現場也曾表達過類似的疑慮,李開玖表示,自己很奇怪,看到有人賣很小的凈化器,就宣稱凈化面積100個平方,還不用管濾芯,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正在研究推出凈化器標準。
根據國家標準委官網信息,針對空氣凈化器產業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國家標準委于2012年啟動了《空氣凈化器》(GB/T 18801)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去年11月21日起開始就《空氣凈化器》(征求意見稿) 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標準修訂共有70余家單位參與,至今已召開了5次大型修訂工作會議,10余次修訂專題研討會。國家標準委將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標準的審定與發布。
據悉,新國標進一步完善了評價空氣凈化器的2類基本技術指標,一是常態性指標,即“潔凈空氣量”(CADR),指的是空氣凈化器在額定狀態和規定的測試條件下,提供潔凈空氣量的能力,數值越大越好。二是長效性指標,即“累計凈化量”,指的是空氣凈化器連續工作過程中,潔凈空氣量衰減至初始值的一半時,累計去除的目標污染物的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