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居行業中出現了一股企業倒閉潮,尤其以廣東那邊的粵派家具為最甚。究其原因,有說受外界影響的,也有說自身經營不善的。然而這些倒閉的企業為何就躲不過這個厄運呢?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說的是有的病是治不好的,有的人也是無法感化的。那么在櫥柜行業的發展中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呢?該倒閉的自然會倒閉,誰都救不了?就如“死神來了”一般,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誠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
家居倒閉潮中 那些“倒霉蛋”的相似之處
2014年6月20日,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富之島家具的生產線工人因被拖欠工資罷工停產,成為家居行業中率先“倒霉”的企業。無獨有偶,與富之島一起“倒霉”的還有華源軒。盡管后來華源軒極力否認,但無疑其資金出現問題,企業發展不順是不爭事實。
2014年9月9日,繼深圳家具業華源軒、富之島相繼被曝資金危機,陷入倒閉潮之后,深圳華仁實業公司(百蘭床墊)在其工廠門口貼出告示宣告倒閉。告示稱,因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家具企業生存艱難,而華仁公司經營管理不善,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只能選擇停業。
不只是家居企業,就連不少家居賣場也存在經營不力,撤店走人的現象。事實上陷入倒閉潮的企業遠不止這些,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更是時常在生死邊緣掙扎,而在櫥柜行業中,同樣也存在類似的倒閉現象。
成功的企業或許各有不同,但這些失敗的企業之所以逃離不掉這種“死神”的魔咒,幾乎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其一,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富之島與華源軒都是在融資過程中出現問題,進而導致資金斷裂,陷入倒閉潮;其二,產品無新意,跟不上市場的腳步導致市場占有率下降,百蘭床墊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三,待遇福利不夠,留不住人才,讓企業的發展更加苦難,紅星美凱龍等家居賣場在渠道開辟上無人可用,之前傳出紅星美凱龍高薪聘專業電商人才就是例子之一。
倒閉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希望的發展方向,這樣倒霉的“厄運”是不是就如外界所說的那般,該死的企業肯定會死,沒人救得了?俗話說,“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但筆者想說,在一切皆有可能的面前,櫥柜企業唯有“自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向“死神”say no 櫥柜企業還需“自救”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櫥柜行業中,也有一些人士認為,老企業不倒閉,新企業哪來的發展空間?于是,“該死的企業就應該死去”的呼聲也有不少附和者。然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是否應該對這樣的企業多些寬容,給出一些有效的建議讓其走出泥淖呢?
筆者認為,這很有必要,新企業固然要發展,但是老企業也是行業的長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新企業提供很大的幫助,只有新老企業和諧發展才能真正讓行業發展更加順利。
首先,櫥柜企業在面臨擴張發展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勿好高騖遠,用未來賭明天。尤其在IPO等透明化的融資過程中,更應做好后路準備,俗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也是這個意思。
其次,企業發展的靈魂不能丟,所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企之無文、行而不久。這句話說明了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沒有靈魂的企業沒有號召力、企業成員也就沒有歸屬感。所以櫥柜企業一定要構建自己的愿景和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讓團隊更加凝聚,更有戰斗力。
再次,戒驕戒躁,務實前進。折騰是中國企業“作死”的明顯特征之一,主要表現就是在取得一定成績之后就“飛上了天”,狂妄自大,喜歡折騰。上帝欲令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所以企業在取得成績之后就應該沉下心來反思,這其中是不是會存在危機,然后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的向前發展。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都是自私的,櫥柜企業在陷入倒閉潮后,其他人不落井下石都已算好的了,更別指望他人能夠幫你一把。所以,櫥柜企業就應該盡量避免自己陷入這樣的“厄運”之中。而只有“自救”才是最讓人放心的形式,也只有“自救”才能讓企業最自信地對“死神”say no,繼續自己的腳步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