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具行業的從業者愈來愈多,產品品類也豐富起來,這就給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但很多家具企業缺乏創新,導致市面上同類產品的出現頻率越發高漲,同質化現象嚴重。然而,從市場反映來看,這一亂象并沒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遏制家具品牌同名等亂象,還是要從家具企業本身開始方能斬草除根。
知識產權保護難以實現
抄襲之風使家具業界出現了重產業而不重設計的通病,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難以實現,自主創新風氣遭抑制,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難以提升,阻礙了家具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難以實現的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企業自身保護意識淡薄。一些企業缺乏必要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一些侵權行為甚至是在無意中發生的。還有一些企業在設計和生產了某款產品后,并沒有相應地進行相關的專利保護申請,對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在失掉市場份額后才后悔莫及。二是仿制企業規模偏小,大都是作坊式生產,難以查處。對模仿企業的追究和處罰難以實現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三是法律上在此方面有待健全和完善,F行法律中對于家具行業抄襲和模仿的界定并不很具體,令法院在裁定時沒有具體的判決依據,因為抄襲者往往不會原搬不動地進行模仿,而會在某些方面進行一些改動,這就造成了裁定的困難。
家具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薄弱
記者走訪了本市一些品牌家具店發現,一些家具雖然品牌不同,但外觀相似度能達到90%以上,但是價格一般相差1000到1500元左右。
本市某家具品牌負責人告訴筆者,"早在去年的時候我們的一款暢銷沙發就曾被一家浙江家具公司仿制過。當時,他們也生產了與我們這款沙發十分相似的款式,價格要比我們低。"
對于山寨家具,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公司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差,本市目前大大小小的家具廠數千家,但是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品牌專利的企業寥寥無幾。此外,目前國家也沒有一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負責監管家具行業。
家具企業需練就"獨門絕招"
對于各家具企業來說,在行業市場這片競爭異常殘酷的"江湖"中,一家家具企業要想生存,就必定要練就幾招"獨門絕招",也就是說要努力進行一些專利產品的研發,加強產品的差異化,畢竟這個行業中的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了。
家具企業想要長盛不衰地發展,就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它才是你比別人有優勢的差距。優秀的企業與普通企業有多大的差距?一流的企業與三流的企業有多遠?在這個差距凸顯的時代,企業之間的較量將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