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賣布,城門難過,放過洋貨,捺住土貨”在民國時期曾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完全概括“洋貨”和“土貨”的不對等關系。曾經繁華四起的大上海亦是以“洋貨”而聞名于婦孺老幼間,時至今日,人們對于“洋貨”與“土貨”仍舊是持有偏見。
為何“洋貨”就得“放過”,而“土貨”就得“捺住”?其實,這一現象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百年,而這答案顯然是不攻自破。在這幾百年的歲月洗滌中,“洋貨”代表著品質這一概念已經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這放在地板行業來說亦是慣例。
聚焦:本土地板品牌與“洋貨”爭高端
本土企業需與“洋貨”爭高端 謀求利潤空間
8月3日,德國漢諾地板重慶窗口店及體驗店在北環紅星美凱龍盛大開業。據悉,漢諾(HARO)是德國漢貝格工業集團打造的世界頂級地板品牌。德國留給世界的第一感覺便是嚴肅,在這個追求精細、做事穩重的王國中打造出來的地板自然有一種“高端”的感覺,何況其本身就走的是世界頂級品牌路線。面對國外強勢地板品牌入駐國內市場,中國地板企業更需意識到岌岌可危的市場環境。中國高端地板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漢諾地板已然入駐,本國強勢地板企業此時不待更待何時?
當下,地板行業雖說已經走在了成熟發展的道路上,兩極化的趨勢也是愈演愈烈。但是地板行業的“兩極”發展難免有點讓人扼腕嘆息,主要原因便是往強者方向發展的那一極不再走縱向發展,而是橫向擴張,跨度到衣柜、櫥柜甚至是家裝;蛟S這樣的結果會令企業賺得盆滿體缽,業績也會騰騰上漲,但是地板產品呢?它卻不曾有改變,依舊以原有的姿態在佇立,唯一有改變的只是以前佇立在一個小圓圈里,而現在佇立在一個大圓圈里,并有許多的“兄弟姐妹”相伴左右。這在中國強勢地板企業身上體現得一覽無遺,可想而知,中國地板怎能進入高端?又怎能打造成世界頂級品牌?
與“洋貨”爭高端 地板企業有利可掘
眼下,許多的地板廠商都在抱怨:現在已經不是地板的時代了,地板已經陷入沒落,地板產品的利潤已是滑鐵盧。但試問,整天沉迷于價格戰、以量取價的混沌競爭中,利潤從何而來?到底是自己拉低了利潤還是利潤出走了?
目前,社會正是“三高”人群泛濫的時代,即高消費、高收入、高學歷。這也預示著我國的高端地板市場會有大批人涌入,不是說一二線市場已經飽和了嗎?有實力的企業與其下沉至城鎮地區,不如以“高傲”的態度來應對高端市場。由于高端市場面向的只是中國較少數的富翁們,而這群人因為“財富殷實”,其更難受到樓市、財政等經濟因素的影響,地板企業一旦擁有,更容易就此“平步青云”。
面對洋品牌的層層逼近,我國本土地板企業再也不能“坐以待斃”;面對利潤層層下跌,地板企業更需迎頭跟上,用“高端”的魅力獲得優厚的利潤,爭取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扭轉“洋貨放過,土貨捺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