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新一期IPO考核放榜,
9家建筑裝飾企業悉數被列入“中止審查”名單,且原因均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從前期籌備上市到擠入IPO名單,這個過程無異于一次中等規模的企業重組,人力、物力、財力,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而被證監會“中止審查”,僅中介機構發行費用一項(一般占募資的10%—15%),就足以令動輒募資數億元的企業“大傷元氣”。陷入IPO狂熱的裝飾企業,是時候冷靜下來,重新衡量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的意義。
從金螳螂上市到“裝飾五子”的最后一家企業瑞和股份上市,時隔4年;從東易日盛、寶鷹股份上市到9家裝飾企業參與本輪IPO,時間差還不到半年。建筑裝飾行業到底能容納多少家上市公司?即便成功上市,企業又該如何擴張?
陷入IPO狂熱的裝飾企業該冷靜冷靜了
不容否認,上市公司在財務披露、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比非上市企業更為嚴格。如果一家企業能順利過會,就證明這家企業在發展制度、管理模式、財務狀況、業績表現等方面得到了監管層的認可,也意味著這家企業今后的融資難題可以得到有效破解。然而,除已上市企業外,多數尚未發展成熟的裝飾企業,真的有足夠資本將 “家底”和“負面清單”同時公之于眾嗎?如果企業自身財務模式有硬傷,那真的是上市后的業績乘數效應可以彌補的嗎?
企業上市融資主要是為了獲得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而對于家族企業來說,上市融資更意味著一場財富盛宴。在家族企業氣息濃厚的建筑裝飾行業,多家企業在IPO之初就飽受市場對其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的質疑。
其一,應收賬款高企。國內裝飾企業多為民企,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依靠自身積累,融資則主要依賴銀行借款,流動資金并不充裕,但不少大型裝飾項目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受宏觀調控影響,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增速明顯放緩……以上種種,均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下游裝飾企業陷入應收賬款回款難的困局。
其二,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上市本來就不應該被企業當成一種不用還本付息的募資行動,而應該是一種需要誠信經營,以實現股東共贏的壓力。但在本次被“中止審查”的IPO名單中,多家裝飾企業迫切的融資之心在招股說明書中便彰顯無遺,或將大部分募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或設置了一些被外界解讀為“不合理”的募投項目。
此外,根據招股說明書的披露,多家IPO裝飾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過于依賴大客戶,公司所處的建筑裝飾行業特點以及目前主要依賴于自身積累和銀行借款進行融資所致”是它們的一致說辭。
其實,在IPO問題上,“市場化”的資本運作看起來的確很美,但在誠信缺失和法治不健全的A股市場,卻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新股破發、估值受壓、壞賬率抬頭,這些都是A股投資者已經司空見慣的現象。A股是一座“圍城”,“城內”不缺披星戴帽者,不乏曾經風光無限、如今悄然退市的企業,“城外”亦有無數將上市作為發展目標的企業。上市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它不是成功企業的衡量標準,而是為企業帶來一個更具話語權的發展平臺。而在IPO之初、上市之始經歷或公開或低調的質疑、指責,甚至否定,卻是每一家優秀上市公司的必經之路。
“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證監會給出的理由難免令人遺憾,對于“大傷元氣”的9家裝飾企業來說,有必要借此契機,重新審視上市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在企業管理上下工夫。而對于上市不久的寶鷹股份、東易日盛和弘高設計來說,在嘗過資本市場的甜頭之后,更應做好把企業透明化的心理準備,培育充分的憂患意識。 陳夢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