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質門制造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木質門消費市場。從數據來看,木門行業發展迅速,巨大的市場蛋糕被眾多大小商家分食。業內人士透露,雖然現在市場上賣門的不少,但門業市場尚不成熟,“一方面表現在木門消費的品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表現在木門市場的不規范。”一位裝飾公司的設計師如是說。
產品魚龍混雜
據了解,從2006年8月1日起,國家便正式實施了《中國木質門業標準》。標準要求,木質門生產企業應在顯著位置標注產品規格、生產日期、編號、所用材質是工藝實木門還是100%原木實木門,以及所用膠合材、甲醛含量等。對于木門中的組合材料如密度纖維板、膠合板、膠粘劑等有毒有害物質,規定指出,必須遵守國家《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限量標準》。
在消費市場,記者發現,很多門業市場的產品標簽都標示不清,大多僅僅標明了價格和材質,而《標準》中要求顯著位置明確標示的甲醛含量、生產日期、是否為100%實木門等一概沒有說明。如同樣被稱為“實木復合門”的產品,價格有1000多元、3000多元、5000多元。記者就同被稱作“實木復合門”的一款3000多元與一款5000多元的樣品門詢問賣場人員它們的區別時,賣場人員回答:“工藝不同,貴一些的適合歐式風格,雕刻工藝要求復雜,線條簡單的便宜一些,適合一般現代家居風格。”而當索要門的剖面樣品、甲醛釋放量等,賣場人員卻說不清楚,剖面樣品無法提供。
北京龍發裝飾公司設計總監張朋勃透露,目前市場上的家裝消費者,大多根據一些廣告宣傳選擇產品,對于門的種類、材質、花色等,大多不甚了解,多憑銷售人員一張嘴。在門的消費中,由于消費者對專業知識不了解,而且門與門之間的產品差異本身并不能全靠感官來判定,對于木材品種的區別,專業人員都難分辨,更別提普通消費者。比如同一裝飾面板的門外表一樣,里面所用的材質不同,價格可能會相差數百元甚至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