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3〕1號文件的形式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制訂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在建筑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和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已經不再拘泥于相關部門的業務范疇,而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因此,《方案》具有頂層路徑設計的性質,其出臺將對整個建筑產業鏈產生深遠的影響。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結構總工程師王昌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到《方案》以后感到十分振奮,因為“綠色建材與部品的春天到了”。他特別強調:“現在政府走在了前面,企業一定要及時跟進。”
中國住房:相比較之前的有關政策,此次《方案》的出臺有何不同與突破?你最關注哪一個方面?
王昌興:《方案》屬于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頂層設計,同時又兼顧了“底層沖動”,進一步明確了綠色建材必定是建筑材料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我認為《方案》的特點在于“行動”,比之前的政策更加細化,同時涉及面也擴大了很多,可以說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方案》中提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我認為是本次方案的一大突破。以前提起綠色建筑往往關注的是節能,對節材重視不夠。從材料層面上看,過去相關條文中,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并不是很明確,哪怕在綠色建筑標識評定中也沒有特別明確,F在作為政府文件的《方案》開宗明義,對綠色建材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并且設置了任務時間表,可以說是空前的。
中國住房:《方案》的頒布對相關行業特別是房地產業來說意味著什么?企業如何在《方案》的研讀中發現機遇?
王昌興:《方案》對整個房地產業的產業鏈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促進產業的升級和轉型。目前,建材企業恐怕還未感受到,但是,有前瞻性的企業一定會把握好此次綠色發展機遇期。我想還有必要提醒一下從事材料研發的企業,一定要關注《方案》提出的建材發展方向,如建筑保溫體系和材料,燒結空心制品、加氣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復合一體化墻體材料、一體化屋面、低輻射鍍膜玻璃、斷橋隔熱門窗、遮陽系統等。這些產品將會在未來的市場中取得明顯的競爭優勢。
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方案》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政府投資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同時鼓勵商業開發建設綠色住宅小區,推行住宅全裝修,鼓勵新建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或菜單式裝修。因此,房地產商在采購建材部品時需要對上述材料有所甄別。
中國住房: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本次出臺的《方案》針對性很強,那么你認為當前建材部品行業的短板是什么?政府應如何引導產業升級?
王昌興:從設計角度而言,設計師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但是國內的建筑材料沒法配套,缺乏有力支撐,所以有些作品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建材的質量和水平不高是產業的短板。
目前建材對資源消耗非常大。我國住宅絕大部分采用的是現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大量使用水泥、砂石、鋼筋,其中水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砂石正在被用盡;鐵礦石的價格也在成倍上漲。因此,建筑業迫切需要產業升級和技術提升。
我們國家建材的現狀是總量不缺,水泥、鋼鐵產量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質的比較少,深度研發不足,技術含量較低,例如高強度的鋼材生產規模還不夠,如果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生產,那么價格才能降低。我國當前面臨的經濟調結構壓力十分巨大,因此,一方面需要政策引導,另一方面必要的強制措施也必不可少,同時還要將指標細化。太陽能產業之所以能夠規;l展,就是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