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中國林學會、自治區林業廳主辦的全國桉樹論壇暨中澳合作東門項目30周年成就展示會在南寧召開,來自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林業基層單位的5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
據介紹,此次會議以“注重生態經營,提高林分質量,促進產業升級”為主題,設3個專題分會場,分別就林木遺傳育種、栽培培育與可持續經營和產品開發等專題展開研討,為我國桉樹科技工作者、政府、企業提供綜合性、高層次、多學科的學術產業交流平臺。
1982年,我國和澳大利亞在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共同實施“中國-澳大利亞政府技術合作計劃東門桉樹示范林項目”。經過多年努力,東門林場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和我國最大的桉樹良種生產基地。在東門項目成果的示范帶動和有力支撐下,廣西桉樹人工林及其產業發展迅速,桉樹人工林面積、生長量、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目前,全區桉樹速豐林面積已發展到2800萬畝,桉木材產量占全區木材總產量的70%以上。本次論壇的舉辦,對于我區推動桉木材加工產業升級,促進桉樹產業科學發展,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全國林業強區和全國木材戰略核心儲備基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