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歐盟對我國陶瓷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正式公布,結果表明,沒有一家中國陶企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在應訴的陶企中,除了三家獲得個別處理外,其余應訴企業平均稅率為32.3%,未應訴陶企為普遍稅率73%。初裁結果臨時性關稅從3月17日至9月16日執行,之后根據終裁結果執行。
9月16日,歐盟反傾銷終裁結果公布,將對原產中國的陶瓷征收最高達69.7%的懲罰性關稅,執行時間從2011年9月15日0時起至2016年9月14日24時止。這一結果,無疑讓正經歷著因國內地產調控、通貨膨脹等原因所帶來市場不景氣的中國陶瓷業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也沖擊著中國陶瓷的出口。除歐盟外,東盟以及承接中國陶瓷出口量排名第三的韓國和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等國家也都蠢蠢欲動。
國內因素影響大于反傾銷
盡管如此,然而國內大量陶瓷企業產能閑置、各大產區大面積停窯卻是不爭的事實。對這一現象,尹虹告訴記者,更多的是國內因素的影響。
尹虹告訴記者,在今年8月份他曾撰文分析過國內陶瓷企業停產現象。他認為,導致陶瓷企業產能閑置、大面積停窯的根本原因是國內因素。他稱,在今年一系列的房產調控措施下,國內房地產市場成交下滑明顯,而作為對商品房成交下滑相應補充的2011年1000萬套和未來3年36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進展低于預估,因此2011年建材家居市場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
劉小明也認可了這一說法,他告訴記者,不僅僅是房產調控,近幾年陶瓷行業本身的產能擴張也是一個主要因素。據了解,從2006年以來,我國建陶產業每年都要增加數百條生產線,造成大量產品特別是低端產品庫存積壓,產能過剩本身就已經是眼前的事情。
除此之外,尹虹還分析認為,國內持續的嚴重通脹使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人民幣匯率升高等原因共同造成了目前陶瓷行業大面積停窯的局面。國內因素影響大于國際市場反傾銷這一說法,得到了佛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政策法規科科長張玲的認可。
統計顯示,中國陶瓷出口的70%左右在佛山,而據張玲介紹,佛山的出口大部分在東盟、拉美。她告訴記者,歐盟反傾銷對陶瓷出口肯定會有影響,但影響多大只能到以后出來數據才能判斷,現在還不能下結論。而且她稱,出口減少不能僅僅說是反傾銷的影響,“美國的金融危機也有影響,歐債危機都有影響,反傾銷只是原因之一,全把出口減少說是反傾銷影響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