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涂料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房地產行業還是一如既往的熱,由于收到原材料漲價,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建材商不斷漲價給消費市場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建材產品漲價風暴一波接一波,從1-3月的工業品指數統計看到:2010年年底中國主要的涂料成品廠家的的漲幅達到5%—15%。隨著輸入型通脹的加劇以及國內的通脹因素,綜合人工成本10%的上漲,2011年市場上的涂料油漆價格將迎來又一輪的跟漲,預計漲幅將達到20%。
為此,涂料網調查的許多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危機即轉機。涂料生產企業應抓住此歷史機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膽探索并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來節約成本,同時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以便在未來更加嚴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面臨的問題
通貨膨脹導致壓力很大
溶劑作為涂料配方里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在配方中使用量大,所占的成本比重也非常大。由于溶劑的原料主要來自初級石油產品,最容易成為通脹波及第一批“炮灰”。江蘇華倫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義彪在論壇上就“通脹”的討論環節中表示“壓力很大”。吳義彪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幾家溶劑生產企業,每月要從中石油及中石化大量的進貨,去年年底價格是每噸6600元,春節以后的兩個月的時間一共漲了11次,漲幅超過了每噸1200塊錢左右。4月中的價格達到了歷史性的8600每噸。上游成本的直接轉移讓華倫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價格的頻繁上漲下,以前搶手的長期訂單成了華倫的“燙手山芋”。幾番思考之下,華倫著手從印度以及中東拿貨,試圖開辟海外采購的渠道“通脹讓我們現在跟下游涂料企業一樣,都處這樣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刻。海外采購渠道的探索也是我們應對成本壓力的一種新嘗試。”
怎樣調整將通膨壓力減少到最低
珠光顏料的生產商坤彩來說,則積極的探索多方作用抵抗通膨的壓力。中國坤彩企業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袁占輝總結為四點:第一,通過擴大生產的規模來減少生產的成本;第二加強技術改造,生產工藝的創新,這樣節能減排,同時增加了生產過程的一些自動化,減少了人員的成本;第三個減少銷售環節加大直銷力度,特別是網絡銷售等方式減少銷售成本;第四,原材料采購上致力于原材料的本土化,區域化,還有本地化,從而降低原材料運輸的成本。此外,以有機顏料產品著稱的的百合花化工則通過直接的投資,實現了對上游原料的自主生產。據百合花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兼副總經理宣勇軍介紹目前百合花完成了60畝地配套高檔顏料中間體的配套工廠投建,直接規避掉原料短缺以后的炒作因素。同時通過自身產品結構的調整將通膨壓力減少到最低。
加強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
除了原材料的企業直接加大對采購和生產的成本之外,對于涂料產品企業來說,抵抗通膨則需要更多的依靠對產品的結果調整。展辰涂料集團在2010年在運營模式上做出了一個巨大的調整,成立了市場營銷中心,以及生產供應中心。據展辰集團生產供應中心總經理劉順介紹,生產供應中心主要是負責技術生產采購,并通過該中心實現有效的去整合企業的資源,以降低管理和生產成本。另外展辰也調整了產品結構。木器涂料占展辰80%以上的銷售額,通過技術的創新,目前展辰實現了水性木器涂料工業化生產了,最為可貴的是它的成本跟聚氨酯木器漆的成本都能夠幾乎一致。這樣的調整讓展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對溶劑采購價格不斷上漲的依賴。中遠關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會成則建議在涂料水性化的基礎上依靠涂料供應商與用戶的聯合發力,實現水性防腐涂料的的推廣,并在成本的定價上達成共識。
當我們在降低成本、低碳節能的經濟發展模式下,許多涂料企業紛紛將應對策略鎖定在電子商務領域,來進行品牌推廣與采購,并通過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手段的實施搶占未來市場制高點。在通脹壓力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網絡的采購將成為未來涂料業中小企業降低成本的新趨勢,也是今后發展的一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