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受原材料上漲、樓市調控加大的影響,產能過剩的地板行業面臨困境。同時隨著美國“雙反”調查公布初裁結果,外銷市場受阻更加劇了行業的競爭,進一步限制了地板企業的盈利。在4月10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行業協會地板專業委員會年會上,與會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面對激烈的競爭,但地板企業仍不敢輕易上調價格。
業內說法
賣場納入生產企業的銷售系統
趙建國,集美國際家居總裁
作為家居賣場,我們需要為地板生產廠商做好服務,今年集美提出明確口號,要讓商戶滿意。首先我們要通過推廣提高知名度,凡是在集美賣場做促銷活動的,通過主要媒體宣傳帶來50人客流的補貼五千元,帶來一百個以上客人的補貼一萬元,一次帶來200人以上的補貼兩萬元,實現共同提高客流量和銷售量的目標。
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近幾年來地板行業和賣場發展都很快,場地提供方總希望場租高一些,商戶希望場租低一些,該怎么樣解決和商戶的長久矛盾。我認為要實現經營方式的跨越,通過共同管理將利益捆綁在一起,我們將成為地板生產企業銷售系統的一部分。
優勢資源 向品牌企業集中
劉碩真,生活家地板董事長
目前地板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夠,競爭的加劇有可能會促進國內地板行業的整合,使優勢資源向品牌企業集中。從長遠來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地板企業,是中國地板企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的前提和基礎。
市場競爭 促使行業洗牌
劉宣,靜林軟木地板總經理
2011年將是中國木地板企業最難熬的一年。中國木地板的現狀決定了今年行業的殘酷競爭,已經開始了品牌大清洗。我覺得目前中國木地板市場是一個“產能的巨人,品牌的侏儒”,木地板品牌沒有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牌,市場占有率也沒有一個超過10%。
品牌地板拓展領域
張恩玖,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長
品牌地板多元化,主要是在木制品領域。地板行業本身領域就很小,而且不屬于高端的產業,一方面發展肯定是有困難。久盛地板前幾年也下定決心專注實木地板,把實木地板做精、做專、做強、做大。但做大還是有困難的,現在不得不往強化地板、實木復合地板方向拓展。在木制品里面拓展一些品類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下一步,也是在產品里面的多元化,而不是企業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