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致電多家東莞家具生產企業后了解到,企業的生存狀態冰火兩重天——大中型企業的接單狀況良好,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情況,反而因為新舊年歲交替,企業加班加點緊張趕工。而記者也打聽到,一些以外貿為主的小型家具公司則面臨另一種境況:受困于原材料上漲,企業議價能力降低,存在訂單流失情況。
接單情況冷暖不均
“來自歐美客商的接單情況不錯,我們的供貨甚至有些吃緊。”東莞市寶森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寶森家具主要生產餐廳和客廳家具系列產品,是一家中型家具生產公司。該負責人說,由于公司一直致力于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市場的開發和銷售,產品在歐美國家已經具備一定知名度,所以不愁沒有訂單。
東莞唐毅家具有限公司的情況同樣樂觀。該公司唐經理表示,國外訂單的數量沒有變化,與往年同期相比差不多。
華雅兒童家具生產的兒童及青少年系列家具產品遠銷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負責人劉女士表示,“與內銷部分相比,外銷不論從比例還是業績來看都要更好一些,而且我們的訂單并沒有減少。”
劉女士談表示,公司近幾年一直注重開拓南亞、東歐、俄羅斯、中東等新興市場,目前這些市場的需求增長比較迅速。“這樣,能夠使依賴歐美市場的單一局面得到改善。”
不過,據了解,一些小企業的情況卻并不如人意。和風家具的劉經理對記者坦言:“據我所知,一些小型家具出口企業確實因為接不到單而生存艱難,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這些企業因為資金周轉不開就關門大吉了。”
一個例子是,位于東莞中堂潢涌村的“大宇家具有限公司“就因難以承受成本上升壓力于去年底“歇業”,公司老板也欠薪逃逸。
“這種現象2008年的時候比較多,現在還是有,但不多。”同樣位于中堂的康勝家具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受出口訂單劇減、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影響,家具重鎮東莞當年倒閉的家具企業達116家。
年初出口形勢堪憂
盡管經過去年的調整,外需復蘇輪廓漸漸浮現,但東莞家具出口企業如今面臨的形勢依然堪憂。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受訪時對記者表示,今年年初家具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高博軒認為,這主要緣于我國家具出口今年面臨的三大困難: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一些家具企業的議價能力并不強,這導致企業利潤變薄,風險加大。”
數據顯示,目前,海綿、木板、油漆等家具原材料全線漲價,部分原材料漲幅高達60%~70%,漲幅最低的也有10%~20%;此外,去年以來珠三角的人工工資已普遍上漲20%~30%。
“這使得不少家具出口商不同程度提價,直接導致外貿訂單的下降。”高博軒說。
同樣面對高企的成本,大中型企業的抗壓能力似乎更勝一籌。
和風家具的劉經理就對記者表示,盡管木材的價格暴漲,但是對企業基本沒有影響。“企業現在主要是做品牌的推廣和提升,已經跳過為成本上漲犯愁的階段了。”
寶森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由于公司與海外客戶有較固定的合作的關系,對我們的產品提價普遍能夠理解和接受。”
高博軒談到,一般而言,規模大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其國外客戶更加穩定,議價能力也較強;企業內銷市場份額越大,抗風險能力也越強。
東莞吉龍木材市場的一位負責人此前受訪時表示,不少以木材為原料的實力不強的小型家具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有頂不住壓力的企業也開始謀求轉行。
兩條腿走路更穩定
“兩條腿走路總比一條腿走得穩。”長實家具有限公司內貿部金經理如此表示。
雖然長實生產的家具也遠銷中東、日韓和歐美國家,但公司卻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市場。“金融危機讓我們更加確定,內外銷兩條腿走路是正確的。”金經理說,“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3月份了。”
記者注意到,與長實家具一樣,在接受采訪時多家表示“生意不錯”的家具生產企業中,清一色都是內外貿兩條腿走路的企業。
東莞帝茂家具業務部黃經理對記者談到,公司主要做內銷,雖然綜合成本大約上漲10%,但接單比去年同期還好。“顯然,內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強,起碼我沒聽說過做內銷的家具企業有倒閉的情況。”
雖然從2009年我國家具出口額出現10年來的首次下滑,但家具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卻不斷擴大。高博軒說:“2009年以來,家具在縣和縣以下的三級市場銷售增長,整個家具市場呈現購銷兩旺的局面。”
不過,由外轉內說易行難。
“對于做慣了外銷的家具企業而言,在外銷轉內銷的過程中也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高博軒表示,“由于內銷在研發、生產、流通、售后等各環節上要比外銷更加復雜,加之競爭加劇,所以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