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歡欣鼓舞后,業內人士將關注焦點再次轉移到了中國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的巨額花費上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統計顯示,2010年鐵礦石進口到岸均價127.5美元/噸,比2009年79.9美元/噸的價格大幅上漲了59.5%。同時,該漲幅遠超2010年國內鋼價的總體漲幅,并吞噬了中國鋼鐵企業的多數利潤。
價高致量跌
2010年鐵礦石進口首次同比下滑并不意外。因為早在一個多月前,鋼鐵業界人士和諸多分析師就已經從去年11月進口數據下滑的角度預計到了這個結果。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去年11月就曾預測,2010年鐵礦石進口量或與2009年持平,或最多同比增長1%。
對于上述出口數據,“我的鋼鐵”分析師張勇對筆者說,從去年全年的粗鋼產量看,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非常旺盛,“之所以進口下滑,關鍵在于鐵礦石價格過高,甚至超出了部分鋼企的承受能力”。數據顯示,2010年現貨鐵礦石價格最高曾接近200美元/噸,隨后,盡管礦價出現快速下滑,但很快又重新走上上行通道至今。
“同時,正是進口礦價的高企激發了國內鐵礦石需求的增加。”張勇稱,這又進一步減輕了中國鋼企對外礦的依賴。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曾公開介紹,2010年前三季度,國內鐵礦石產量達7.8億噸,同比增長25.9%。
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對于上述觀點表示認同。她對筆者說,“中國鋼鐵行業在去年1月、2月、8月和10月礦價最高點時進口不足5000萬噸,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張琳還認為,去年印度限制鐵礦石的出口和中國不斷擴展自身的權益礦同樣對降低外礦依賴起了促進作用。
但讓張琳憂心的是,伴隨數量下降的還有進口鐵礦石的質量,“就我們的監測看,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品位有逐步下降的趨勢,這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在價增量跌之際,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卻越來越多。聯合金屬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4日,中國19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達7951萬噸,與2010年8月7976萬噸的歷史高點已相差不多。
此外,國外媒體分析稱,“2010年鐵礦石進口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鐵礦石供需形勢的逆轉,2011年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量仍將增長。”
凈進口激增
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10年鋼材出口4256萬噸,同比大增73%;進口1643萬噸,同比下降6.8%。而全年凈出口2613萬噸的數量更是同比激增了274.8%。
為此,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艷平說,出口同比激增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基數較低,且在去年全球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鋼材需求大增。胡艷平同時坦承,2010年的狀況并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今年的形勢不容樂觀。
張琳則從另一個角度對筆者說,據監測,2010年上半年的鋼材進口均價是1181美元/噸,出口均價是792美元/噸。一來一去的反差,說明中國仍是鋼材生產大國,而不是真正的鋼鐵強國。
“在保證出口之時,中國鋼鐵行業或許同樣在思考,如何生產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以真正和鋼材強國對抗。”張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