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6樓會議室,龍凱清帶著村民坐到后排。臺下靠前位置坐滿了14家木材競拍者。龍凱清數了數,其中5家來自福建、湖南和江西。
當天拍賣的是4塊共4157畝林地上的杉木,都是縣國營林場和甕寨村、銅鼓鎮新寨村聯合營造的。
作為1號林地縣國有林場小江聯營分場的業主代表,龍凱清被請到臺前監督競拍過程。趁著競買者抽簽、提問的間隙,龍凱清向記者小聲介紹了林地的情況。20年前,該村集體用荒山入股,與國營林場聯合經營939.6畝杉木林,村集體占林地股份3成。幾年前,因村里修橋缺資金,集體又把所占林場股份以25萬元轉讓給各家各戶?吹搅肿右殉墒欤衲10月,林場與村民一起開會并決定公開拍賣山林,村民還選出龍凱清等作為賣林代表。經省內一資產評估公司評估,底價為470萬元,但幾位村民代表都有信心賣到500萬元。
1號標的最后成交價是470萬元。這個結果令記者有些失望,但龍凱清卻笑著說:“這個價我們已經很滿足了,要是提前1年賣也就300萬多一點。更重要的是這么大的買賣農民能自己做主,不擔心林子被暗箱操作低價賤賣。”2號、4號標的分別被江西和湖南的木材商以底價競得,3號標的比底價多了1萬元。
據介紹,自去年10月舉行第一次木材拍賣會以來,類似拍賣會縣里已舉辦了三四次,實現了木材產銷見面,所有林場的林木都通過拍賣出售,每立方米木材價格已從去年的不足500元上漲到目前的700多元。
木材拍賣是個好制度
過去,林農賣木材,價格不是由林農定,也不是由市場定,而是由手握采伐指標的木材商和木材加工企業定。這種不公平的買賣嚴重損害林農利益。林改后,黔東南州建立木材要素市場,建立木材拍賣制度,采伐指標隨著資源走,公開拍賣林木采伐權,使林農直接與市場對接,提高了林木交易價格,增加了林農收益。林農對這種陽光運作是滿意的。
這說明,相關部門轉變思想,拋棄部門利益,努力搭建平臺,讓木材交易在陽光下運行,就能進一步保證林農利益,進一步調動了廣大林農造林護林積極性,同時促進林企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