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不同料價格差一半
“八寶頂箱柜一對,共用去1.6噸原料,價格175500元;用料成本80560元;木工3978元;雕刻26600元;刮磨2680元;毛利潤21372元……”昨天,包括條案、字臺、頂箱柜、圈椅等數十種家具的價格明細信息在宣明典居賣場墻上被一一列出,記者發現,每件家具的“透明價”包括原料、租金、人員工資和利潤等幾項。“這次‘透明價’首先在紅酸枝類家具中試運行,如果得到消費者認可后會推廣到其他材質類的家具中。”宣明典居總經理傅軍民介紹,這樣計算出來的紅木家具售價誤差僅在百元左右,消費者通過明細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錢分別花在了哪些方面,并且判斷自己是否上當受騙。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名稱都叫酸枝,但市場紅酸枝就有很多種,目前最貴的老撾紅酸枝,原料在8萬左右一噸,而市場上很多紅木家具企業都以4萬一噸的微凹黃檀代替。黃檀也是酸枝的一種,而材質細小的差別幾乎看不出來。再如市場上印尼紫檀與科特迪瓦紫檀,價格相差20倍以上,存料稀少的前者卻常常被后者冒充。
“白邊”紅木市場橫行
“行內人看到紅木家具材質、工藝等很好作出判斷,但對消費者來說就顯得神秘,目前市場價格都由商家自己定價,不能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變成一個集體‘蒙’消費者的行業。”北京家具協會副秘書長于秀蘇告訴記者,因為長期的信息不對稱,使得紅木家具價格透明度低。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好的紅木家具只能“打蠟”不能“上漆”,但很多所謂的紅木原料由于在烘干過程中沒有高水準的烘干設備,最后只能通過上漆來掩蓋缺陷。目前的國標允許使用少量“白邊”(木材的邊材,不能永久保存且價格便宜),很多商家都在看不見的地方摻著“白邊”。另外,傳統紅木家具結合基本是靠木結構關系,不靠釘子和膠,但現在一些紅木家具結合卻幾乎都靠釘子,從外表看不出,但這種家具根本禁不住年頭就會開裂。
投資紅木不一定升值
今年以來,大量無處可去的熱錢紛紛涌進了收藏市場,從囤料的到囤家具的都大有人在,紅木家具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記者了解到,老撾紅酸枝年初還在5萬一噸,現在已經8萬一噸。一些投資者今年也聞風盲目入市,但根本不知道市場水深水淺。
“紅木家具可以收藏,但真的不適合用來投資。”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首先就是價格虛高,躉貨商爆炒,導致原料價格與價值背離。其次,就算在這個行業滾打幾十年的行家都難免看走眼,新入行的投資者很難買到貨真價實的紅木家具,一些沒有良好工藝和造型的紅木家具,不僅不會升值,有些甚至會變得一文不值。另外,如果不是“圈內人”,普通消費者家里的紅木家具脫手缺乏一定渠道,變現并不容易。 (記者 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