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10月以來水泥價格開始反彈,但并沒改變產能過剩的事實。此前,部分中小水泥企業已被價格戰逼退出局。業內人士指出,但四川沒有“老大”,競爭對手之間力量并不懸殊,未來的重組版圖仍“迷霧重重”。拉法基、亞東等外來水泥企業雖然實力不凡,但本地的峨勝和浙資企業利森發展勢頭也不錯,誰將會被兼并吃掉,還未可知。
根據監測,川東、川西等省內各大區域板塊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11月份每噸水泥平均價格約為350元/噸到360元/噸。從10月份開始,四川水泥價格一路上漲,連續多次調價,目前已經基本恢復到去年的同期水平。
今年開春以后,水泥價格跳水,7月、8月和9月,許多企業出廠價甚至降到了成本線以下。而據知情人透露,雖然現在水泥價格反彈,但大部分企業仍有存貨,有些企業的庫存高達60%。
目前,四川水泥需求大概為1.2億噸,而實際產能達到了約1.6億噸,至少4000萬噸的產能是過剩的。
“進入了傳統的消費旺季,價格上漲是正,F象。”一分析人員表示。四川水泥協會秘書長成學軍也表示,這次應該算是恢復性上漲。
按新的準入條件,人均水泥量已經近2噸/人的四川,原則上以后不會再新增水泥生產線,現有產能的重組已成定局。
其實,重組大戲早就在部分地區上演。繼成功兼并湖南邵峰水泥后,中建材與廣西的實力派企業魚峰水泥開始了收購談判,而中材已經入主大西北市場。專家表示,央企背景、上市公司和區域龍頭企業將依次是今后兼并重組的主角。
數據顯示,目前四川省前10家水泥企業生產的水泥產量為5380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33.7%。至今年末,四川將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98條,分布在數十家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四川年產500萬~1000萬噸的水泥企業有六七家,他們彼此之間實力差距不大,發生并購比較難。如川煤集團、川威集團、攀鋼集團都是大型國企背景,產業并不是只有單一的水泥,被兼并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峨勝是本土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力。利森集團也具有了1000萬噸的水泥產能,要被收購的難度也很大。拉法基入川已經逾十年,雖然目前在川只建了3條生產線,實力卻不容小覷。
在川內的企業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像中材、中建材或者海螺、華潤、冀東、華新等水泥巨頭進來收購的可能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