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一樣,也是國家為拉動家電消費而推出的一大惠民政策 。以舊換新具體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新商品時,如果能把同類舊商品交給商店,就能折扣一定的家電價款 ,舊商品起著折價券的作用。
但經過1年多時間的運行,家電以舊換新在拉動家電消費的同時,也滋生出了“黃牛黨”、“騙補”等現象,據有關部門預計,這條黑色利益鏈可以上億元。
根據《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規定,顧客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購買家電,必須交售舊家電,同時必須是當地戶口并憑相關有效身份證件,才能在購買新家電時享受10%的家電補貼。但有媒體在賣場暗訪時了解到,許多賣場只需要交納100元手續費,可以幫助代購。換言之,按照每臺電視機最高補貼 400元,即使不提供舊家電,也可以獲得最高300元的補貼款。
據業內人士分析,銷售人員在收取100元左右的費用后,幫助顧客“代購”舊家電,其中利益開始出現,其中的銷售人員獲取的利益遠比銷售新家電的收益更高。
比方說,代購一臺14寸到17寸的電視機,家電銷售 人員直接收取顧客100元“手續費”后,往往就是從“倒手”手中用50元購買到位,直接產生利潤。
如果是有組織的行為,那么一個店每個月交收5000臺機器來算,可以產生利潤25萬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業內人士認為,因為目前收舊環節只規定電器相關部件齊全,就可回收,其實就出現了漏洞?蛇m當提高以舊換新過程中的收舊標準。如舊家電應有發票,以舊換新憑證與舊家電數量必須吻合等,這樣才能減少漏洞,防止財政補貼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