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木頭“吃干榨盡”
在低碳經濟大背景下,如何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2月2日,貴港市林業局局長李興南接受采訪時介紹:“過去我們在林業經濟上的做法是‘把上頭切掉,把下頭切掉,把中間拿走’。現在我們已經全部利用,將一根木頭‘吃干榨盡’。 ”
圖為生產木地板基材的貴港市樹泰木業有限公司車間一角。 劉 藝/攝
貴港市這些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企業如何串聯起來形成循環產業?李興南描述了一根木材在貴港的“經歷”:“首先,木料從本地和周邊拉到貴港市進行交易,再來到初級加工廠加工成膠合板、旋切板等板材,然后銷售給外地的企業加工成家具等,剩余邊角料可加工成中高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其他的刨花和回收的粉塵等廢料將重新回爐,利用熱能來壓制板材。這樣,一根木頭的資源綜合利用率就接近了100%。”
走進貴港市恒源木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倉庫里整齊堆放著大量從周邊木材加工廠回收來的邊角余料和枝丫柴。該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已建成年產5萬立方米的生產線,包括木頭粉塵都全部回收利用。今年1-10月,完成產量4.5萬立方米,產值近5000萬元,產品的產銷率達到了98%。”
近年來,貴港市依托恒運通中纖板有限公司、金田木業有限公司的產值超億元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大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在發展中纖板、膠合板、刨花板等基礎上,重點扶持上檔次、上規模的集裝箱板、木地板、高檔家具等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木質資源就地加工轉化率逐年提高,貴港市桉樹木材收購價全區最高。
“反彈琵琶”倒抓生態建設
大量的木材加工企業落戶有沒有影響貴港市林業生態建設?
李興南說:“目前,貴港市森林面積從‘九五’期末的41.9%增到44.69%。實踐證明,發展林業產業既能提供支持經濟建設的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又能提供綠色環保產品,起到‘反彈琵琶’,逆向拉動生態建設的作用。”
雖然已進入冬季,貴港市山頭仍然郁郁蔥蔥,林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種植業的大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貴港市采取“龍頭集團+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獨資、合資、聯營、股份制等方式,形成了以企業帶頭和經濟能人造林為主,廣大群眾參與的新格局。目前,貴港市依靠社會各種力量造林已達400多萬畝,年均出材量達600多萬立方米,林業助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220元以上,實現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雙贏”。
貴港市一批林業新興產業也開始快速成長,苗木花卉產業快速發展,基地面積達1.2萬畝。1-10月,苗木花卉產值1.1億元;以玉桂、八角、林果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109萬多畝,經濟林產品實現產值5.7億元。更值得一提的是,貴港市科隆農林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花巨資引進了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繁育出檀香、沉香、黃花梨、羅漢松等國家級珍稀樹木,目前已建成生產基地110畝,建設智能化標準溫室大棚5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