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市場潛力巨大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建筑住房面積超過233億平方米,占全國總建筑面積的60%左右。有預計稱,建材下鄉大約能帶動室內裝飾消費產值近1000億元。
中國林業產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介紹說,現在的木材行業 早已告別了短缺,逐漸走向過剩。
木制建材下鄉在摸索中穩步推進
近幾年,我國企業生產的家具、地板、木門等木制建材產品大幅度增加,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產品用于出口。但近期歐美國家對我國的綠色貿易壁壘不斷加強。10月中旬,美國地板協會向美國貿易委員會提出,對我國出口的地板實行“兩反”調查,即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涉及169家企業。面對種種不利因素,我國木制建材生產企業的產品出口遇到了很多困難,雖然目前這些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并未受到太大影響,但企業還是應該積極應對,做好充分準備。
石峰認為,國內在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市場潛力非常大。如果能夠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盡快提高廣大中西部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促使低碳環保的物質產品下鄉,服務農村,包括縣級市場、鄉級市場和農民建房,建材下鄉意義重大。在向農村市場推廣優質木制建材產品的過程中,木制建材企業無疑也將受益,因為他們在讓利惠農的同時,擴大了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開拓了更為廣泛的市場范圍,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企業參與積極性高
據石峰介紹,木制建材下鄉 工作已進入第二批試點企業籌備階段,這次依然秉承自發原則,由企業自主報名、自主讓利。但是,他強調,第二批試點企業的準入門檻將會更高,對企業的要求也更嚴格。據他預計,第二批企業的篩選工作將有望在11月中旬完成。
由于地域廣闊、開發潛力巨大,大部分企業對農村市場都比較看重。石峰說,從8月木制建材下鄉工作正式啟動至今,試點企業通過降低價格、差異化配貨等方式,使整個下鄉產品的銷售量均有5%~30%的增長,并且沒有接到任何投訴。
據一家首批木制建材下鄉試點企業負責人介紹,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逐漸增加產品下鄉的銷售網點、拓寬銷售渠道、減少運營成本,現在,他們的銷售網點已經有近300家,銷售渠道已經延伸至部分鄉鎮。
監督確保真實讓利
有消費者曾經擔心,由企業自主讓利的下鄉產品價格會不會明降暗升?對此,石峰介紹說,為了確保企業做到真實讓利,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制定了3個監督辦法。首先是企業自律、自查;其次是試點企業相互監督檢查;最后由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出面檢查。
不久前,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對第一批試點企業提出要求,要求他們按照一開始的監督檢查方案發動試點企業自檢,之后再安排企業之間互檢。石峰說,對于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的企業或者經銷網點,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會給予口頭的警告,并公開通報。如果發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協會也會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情節嚴重的將取消其下鄉試點企業資格。
另外,石峰呼吁,對木制建材下鄉的活動發起社會監督和調研總結工作。他希望以媒體和其他社會公眾為主體、為先鋒,由中國林產業工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等共同組成監督團,采取各種方法和形式對已經開展試點的企業和區域進行監督、檢查,以促進木制建材下鄉 活動的進一步規范化。
他認為,木制建材下鄉應該是一個朝陽的、環保的、綠色的活動,是一個能夠讓企業和農民雙重獲利的工作,是一個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的工作,是一個應該長期堅持的工作。企業和各個試點,應該在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過程中進行試點工作的總結和提煉,看下一步如何做、如何推進。
對于第一批試點企業達成的自降15%利潤的約定,試點企業紛紛表示,財政部出臺的補貼方案才是關鍵,目前企業自降15%利潤的壓力很大,所以希望國家的政策可以早點出臺。關于第二批試點工作中企業的補貼問題能否有所突破,石峰表示,新的補貼方案還有待政策的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