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旋風正在席卷廣西林業。從芬蘭斯道拉·恩索集團,到江蘇陽光集團、香港理文公司、中國地板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翔盛集團、廣州力恒集團……一批國內知名大企業集團紛至沓來。
從世界五百強到中國五百強,廣西林業成為國內外大企業競相投資的熱點。眾多企業為何搶灘廣西林業?
經過多年努力,廣西林業迅猛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2009年,全區森林面積達2.06億畝,森林覆蓋率57.78%,居全國第四位,相當于全國森林覆蓋率近3倍;經濟林、人工林、速豐林面積和年商品材采伐限額均居全國第一;生物多樣性豐富,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三位。近年來,全區每年造林350萬畝左右。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馬飚說:“北部灣地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熱雨同季,具備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是國家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重要區域。”
“山清水秀生態美”,已成為廣西響當當的國際名片。
印尼金光集團總裁黃志源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紙及紙制品消費國,但造紙的主要原料卻需要大量進口,廣西對林漿紙項目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林地資源等優勢。
2009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林業強區的戰略決策,確定林業發展“三步走”戰略,提出全區林業總產值2015年達2000億元、森林覆蓋率達60%左右的奮斗目標,一系列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政策陸續出臺。
“多年來,廣西堅持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特別是經過集中開展‘造林滅荒’、‘綠化達標’活動,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實施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依法控制森林采伐,森林資源呈逐年上升趨勢。”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際瓦這樣梳理廣西森林資源發展的脈絡。
2009年以來,自治區林業廳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等活動,積極推動區內企業開展對外合作,大力引進國外區外大集團企業來廣西投資。
從2009年自治區全面啟動集體林改以來,廣西的林改速度快、質量高,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和后起之秀”。隨著集體林改的深化,近兩年來,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以年均29.4%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全國同期平均增速。
世界級大企業的投資,不僅帶動了廣西林業經濟的發展,更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之路。
斯道拉·恩索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馬諾德說:“企業只追求短期最大利益,無論在經濟層面,還是在人文層面和社會層面都是不可持續的,追求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斯道拉·恩索廣西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正繼續致力于在廣西建立16萬公頃的桉樹人工林基地,以滿足90萬噸紙漿和90萬噸紙和紙板工業項目的纖維原料需求。
“種6棵樹,用1棵樹。”金光集團采取不煉山造林、水平環山整地、采伐剩余物回饋土壤、保留原生植被緩沖帶、保護小流域生態環境等措施,開展ISO環境質量管理,有效降低了人工林營林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人工林生態環境的主動管理。目前,金光集團在廣西建設了160多萬畝林漿紙原料林。
同時,金桂公司還將現代化的林業機械引入人工林營造,使人工林產量、蓄積量得到明顯提高,有效推動了天然林保護,人工林發展和天然林保護兩全其美。
豐林木業集團堅持不懈地“十年樹木”,不僅解決了部分人造板的原材料,還得到了很好的生態效益。該集團營造的20多萬畝速生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6萬噸,釋放氧氣32萬噸。2010年8月17日,豐林木業集團獲“2009~2010年度中國最佳低碳企業”稱號,成為當選22強中唯一的一家林業企業。
以金桂漿紙為代表的幾家大型林漿紙一體化企業的進入,還推動了廣西林業的結構調整,提升了林業產業的整體水平。
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說:“以前,紙業生產的主力軍是中小紙廠,既大量消耗森林資源,又造成環境污染。造林、制漿和造紙一體化的紙業循環生產等先進理念帶進廣西,改變了傳統的造紙業發展形態。”
金桂漿紙項目引進世界上先進的造紙設備,特別是新開工的60萬噸造紙項目,將設計建設擁有專利權的樂美罐圓形紙制液態無菌管裝系統液體包裝紙生產線,項目投產后將填補國內市場空白,使廣西林紙產品步入高端紙產品行列,打破國外跨國公司對無菌液體包裝紙產品的壟斷。
江蘇陽光集團與廣西林業集團的合作,不僅發揮了林業集團和桂峰林業熟悉林業政策、擁有豐富營造林經驗的優勢,還發揮了江蘇陽光集團品牌、資金和科學管理的優勢。項目的實施,將打造一家在廣西乃至全國一流的林板業龍頭企業。這樣的合作,無疑是雙贏的。
大投資大項目,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在原料林基地建設中,通過在農村創造直接就業機會和土地入股、土地租賃等方式,讓農民受益匪淺。截至目前,全區農民與金桂采用分成模式,利用荒蕪之地合作造林89萬多畝,林地收益為54元/畝/年,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益4800多萬元。
從世界五百強到中國五百強,廣西林業成為國內外大企業競相投資的熱點。眾多企業為何搶灘廣西林業?
經過多年努力,廣西林業迅猛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2009年,全區森林面積達2.06億畝,森林覆蓋率57.78%,居全國第四位,相當于全國森林覆蓋率近3倍;經濟林、人工林、速豐林面積和年商品材采伐限額均居全國第一;生物多樣性豐富,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三位。近年來,全區每年造林350萬畝左右。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馬飚說:“北部灣地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熱雨同季,具備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是國家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重要區域。”
“山清水秀生態美”,已成為廣西響當當的國際名片。
印尼金光集團總裁黃志源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紙及紙制品消費國,但造紙的主要原料卻需要大量進口,廣西對林漿紙項目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林地資源等優勢。
2009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林業強區的戰略決策,確定林業發展“三步走”戰略,提出全區林業總產值2015年達2000億元、森林覆蓋率達60%左右的奮斗目標,一系列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政策陸續出臺。
“多年來,廣西堅持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特別是經過集中開展‘造林滅荒’、‘綠化達標’活動,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實施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依法控制森林采伐,森林資源呈逐年上升趨勢。”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際瓦這樣梳理廣西森林資源發展的脈絡。
2009年以來,自治區林業廳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等活動,積極推動區內企業開展對外合作,大力引進國外區外大集團企業來廣西投資。
從2009年自治區全面啟動集體林改以來,廣西的林改速度快、質量高,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和后起之秀”。隨著集體林改的深化,近兩年來,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以年均29.4%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全國同期平均增速。
世界級大企業的投資,不僅帶動了廣西林業經濟的發展,更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之路。
斯道拉·恩索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馬諾德說:“企業只追求短期最大利益,無論在經濟層面,還是在人文層面和社會層面都是不可持續的,追求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斯道拉·恩索廣西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正繼續致力于在廣西建立16萬公頃的桉樹人工林基地,以滿足90萬噸紙漿和90萬噸紙和紙板工業項目的纖維原料需求。
“種6棵樹,用1棵樹。”金光集團采取不煉山造林、水平環山整地、采伐剩余物回饋土壤、保留原生植被緩沖帶、保護小流域生態環境等措施,開展ISO環境質量管理,有效降低了人工林營林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人工林生態環境的主動管理。目前,金光集團在廣西建設了160多萬畝林漿紙原料林。
同時,金桂公司還將現代化的林業機械引入人工林營造,使人工林產量、蓄積量得到明顯提高,有效推動了天然林保護,人工林發展和天然林保護兩全其美。
豐林木業集團堅持不懈地“十年樹木”,不僅解決了部分人造板的原材料,還得到了很好的生態效益。該集團營造的20多萬畝速生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6萬噸,釋放氧氣32萬噸。2010年8月17日,豐林木業集團獲“2009~2010年度中國最佳低碳企業”稱號,成為當選22強中唯一的一家林業企業。
以金桂漿紙為代表的幾家大型林漿紙一體化企業的進入,還推動了廣西林業的結構調整,提升了林業產業的整體水平。
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說:“以前,紙業生產的主力軍是中小紙廠,既大量消耗森林資源,又造成環境污染。造林、制漿和造紙一體化的紙業循環生產等先進理念帶進廣西,改變了傳統的造紙業發展形態。”
金桂漿紙項目引進世界上先進的造紙設備,特別是新開工的60萬噸造紙項目,將設計建設擁有專利權的樂美罐圓形紙制液態無菌管裝系統液體包裝紙生產線,項目投產后將填補國內市場空白,使廣西林紙產品步入高端紙產品行列,打破國外跨國公司對無菌液體包裝紙產品的壟斷。
江蘇陽光集團與廣西林業集團的合作,不僅發揮了林業集團和桂峰林業熟悉林業政策、擁有豐富營造林經驗的優勢,還發揮了江蘇陽光集團品牌、資金和科學管理的優勢。項目的實施,將打造一家在廣西乃至全國一流的林板業龍頭企業。這樣的合作,無疑是雙贏的。
大投資大項目,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在原料林基地建設中,通過在農村創造直接就業機會和土地入股、土地租賃等方式,讓農民受益匪淺。截至目前,全區農民與金桂采用分成模式,利用荒蕪之地合作造林89萬多畝,林地收益為54元/畝/年,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益48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