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縣金牛坪林產工業集中區去年設立至今,已有5家有規模的企業進駐,更多的企業正在“躍躍欲進”……這些“吃樹”企業看中的,正是昭平豐富的森林資源。
是的,昭平擁有高達84%的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區三甲。
大規模開發森林資源,青山綠水保得住嗎?
賀州市委常委、昭平縣委書記遲威對此成竹在胸:“昭平窮,窮在坐擁青山綠水,而沒有開發利用;昭平要富,就要以資源換產業,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二者要兼顧,要并重,要互補,要共贏!”
2009年,昭平縣實現生產總值38.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4億元,財政收入1.56億元,縱比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經濟總量小、財力不強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
只有引進大產業、大項目,才能徹底改變昭平發展滯后的面貌。
關鍵是:怎樣才能引進這些大產業、大項目?“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資源有吸引力嗎?縣城遠離市區,區位優勢何在?沒有鐵路,高速公路剛開通,縣城通往市區的二級公路正在修建中,交通從來談不上優勢。
昭平現今能拿得出手的“優勢資源”,惟有林業!
今年2月25日召開的昭平縣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豐富的林業資源是昭平的優勢所在,要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就要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發展、以資源換時間、以資源換空間,當務之急是做大做強以林產工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以地造林、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促工、以工生財、以財哺林”,這是昭平多年形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規模開發林業資源,會不會破壞這條循環產業鏈?
昭平縣縣長陳有輝認為:“林產工業不做大,這條產業鏈充其量只能是小循環,小循環只能收獲小效益。通過林產工業大發展,帶動第一、二、三產業大發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這才是大循環!”
天上不會平白無故掉下錢來,青山綠水也不會自己“生金吐銀”。
在今年8月中旬召開的賀州市委二屆九次全會上,市委書記彭曉春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賀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這一理念堅定了昭平縣開發利用林業資源的信心,并形成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以重大項目支撐產業優勢。謀劃、爭取和實施一批帶動工業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努力實現工業總量的做大和質量的提升。重點加快林板一體化、中(高)密度纖維板深加工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大做強以林產工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以園區建設促進工業集聚。集中力量建設潮江工業區、金牛坪林產工業集中區、桂粵服裝生產中心等工業園區,重點安排資金開展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立足林業、礦產、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促進企業落戶園區,使園區成為工業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
――以企業成長培育產業發展。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緊在現有林產工業企業中培育多家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
作為廣西惟一獲南方林業知識產權聯盟授權生產的企業,嘉龍竹木地板生產線的科技含量相當高,在竹木地板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污染,連邊角廢料都會被鍋爐“吃”掉。
開發林業資源不一定就破壞生態環境。昭平縣林業局局長黃源說:“只要開發不是掠奪性的,而是良性和有序的,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完全可以雙贏。”
對引進來的林產工業企業,昭平縣對其生產工藝及設備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供應基地,污染排放必須達標。
位于馬江鎮的昭平縣高密度纖維板廠總投資3.5億元,“胃口”相當大。業主欣榮星林業公司的負責人語出驚人:“我們可以不‘吃’昭平原有的一草一木!”
辦廠辦基地,“吃樹”先種樹――這就是答案。欣榮星林業公司在昭平單是種植經濟林就已超過10萬畝。
在昭平縣,速生桉等人造林基地遍地開花:林產企業建大型基地,經濟能人建中型基地,普通農戶建小型基地。昭平人造林面積年年擴大,至今全縣商品林面積已達360萬畝――人均9畝,戶均30-40畝――這些速豐林,五六年即可輪伐一次。
對于那些技術含量低,污染耗能大的企業,昭平縣快刀斬亂麻,統統關閉。今年上半年,昭平縣一口氣就關閉了10多家中小企業。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金山銀山”伴綠水青山――這是昭平正在發生的變化,這是昭平將要出現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