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崇義縣致力于轉變竹產業發展方式,逐步構建起現代竹產業體系。一根根翠竹佐以先進的種植技術,壯大了企業,激活了本地特有的綠色生態文化。青青翠竹,撐起了竹鄉經濟的一片天。
推廣技術帶動農民增收
該縣鉛廠鎮鉛廠村的竹農陳芳棟有一個綽號為“竹賢”,是遠近聞名的竹業大戶。他經營的330畝竹林抗風雪少蟲害、挺拔粗壯,因此銷路很好。究其原因,陳芳棟說:“那是因為掌握了技術。春天的時候對毛竹開展竹腔、竹蔸施肥,入冬以后進行鉤梢。別看事情小,里頭學問大。”
在崇義,像陳芳棟這樣“竹賢”越來越多了,主要得益于該縣林業部門對毛竹豐產培育技術的大力推廣。比如BNP竹腔施肥技術,比常規施肥提高工效3倍至5倍,降低施肥成本一半以上,能顯著提高竹林的產量和質量。
兩年來,該縣還開展了1.4萬畝的示范點建設,使竹業發展步入綠色可持續發展軌道。與此同時,竹林高效經營測土配方施肥、竹林水分管理和節水定量調控等先進科技也得到迅速推廣。在多項技術的集成帶動下,該縣竹林平均每畝每度(兩年為一度)產值達到3000元,林農人均筍竹收入達1200元。
扶持企業推動產業升級
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需求,使崇義縣的竹木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竹地板、竹模板、竹簾、竹家具等系列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市場。今年前9個月,全縣生產商品竹約900萬根,生產鮮筍1.5萬噸,實現竹業總產值4.35億元。
“我們要想辦法把竹木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帶動能力。”崇義縣林業局負責人劉小明說。
該縣華森竹業、貴竹公司、盛竹公司等企業,近幾年在政策扶持下拔得頭籌,自主創新能力、產品質量也更上一層樓。華森公司與中南林學院合作后,經過工藝改進后的模板,產品厚薄公差能控制在±0.2毫米以內,能完全滿足鋼(鋁)框竹膠模板的制作要求。該公司生產的膠合板模板曾大規模用于奧運場館水立方工程。去年7月,該公司產品躋身江西名牌產品陣容。
竹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全竹利用,一根竹子實現了竹根做根雕,竹竿制地板、涼席,從竹葉提取生物保健藥品中間體,連廢料竹屑、竹粉也被加工成竹炭系列產品……一根原始價值15元左右的竹子,經過全產業鏈精深開發,平均附加值達60元。
挖掘竹文化步入產業化
走進崇義縣寶林竹根藝有限公司的培植示范基地,一盆盆青翠欲滴的竹根盆景齊刷刷地碼放在大棚里。這里的竹根藝盆景講究“藏魂在天然,納靈于神工”,一棵棵竹根在花盆里被種出了“文化品位”。
該公司董事長蔡啟峰介紹說,現在公司研發創新的竹根藝盆景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公司現已建培育基地1120余畝,年制作根藝竹盆景4.91萬盆,備受市場青睞。
崇義人并沒有因此而滿足。今年,該縣又在竹樂、竹舞、竹歌、竹龍上做起了文章。該縣文化部門負責人介紹說,這些項目的完成將帶動樂器制作、展覽、工藝制品生產等相關項目共同發展的格局,形成獨具特色的新興產業。
與此相對照的還有該縣蓬勃發展的竹類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崇義國家4A級陽嶺風景區、齊云山自然保護區,以竹揚名,被開發出探險、漂流等項目。以“陽嶺竹家莊”為統一品牌的農家樂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方興未艾,帶動了餐飲、商貿、旅館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陽嶺生態體育公園、“百里竹廊”工程等重點在建項目也極大地提升了竹鄉生態品位,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