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銀雁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近幾年來廣西國有林場勵精圖治,以大力發展速生林和林板產業為突破口,推動了新一輪國有林場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2009年廣西國有林場實現凈利潤28534萬元,連續多年保持了較快增長。
就加快國有林場跨越式發展和經濟轉型,記者日前專訪了廣西林業廳廳長陳秋華。
中國經濟時報:廣西國有林場近幾年在資源培育和產業發展方面取得哪些成績?
陳秋華:廣西國有林場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上,大力調整林種結構,商品林改變過去以傳統的松、杉為主,調整以桉樹等短輪伐期的速生豐產林及珍貴樹種為主。國有林場依托自身營造林技術優勢,采取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大力培育森林資源,全區國有林場場外租地營造速生豐產林達400多萬畝,2009年生產商品材達200多萬立方米,占全區商品材總量的20%,為林板一體化提供了原料保障。
在培育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林板一體化、林漿紙一體化、林果、花卉等林業產業,優化國有林場的資源配置,促進了國有林場的快速發展。以自治區13家國有林場為基礎組建起來的廣西林業集團,與外資合資發展欽州、北海兩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欽州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一期30萬噸漿、60萬噸紙工程將于2010年9月投產。高峰林場、大桂山林場、七坡林場、欽廉林場、派陽山林場等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大力發展林板一體化項目,全區國有林場人造板生產能力達120萬立方米。
中國經濟時報:盡管扭虧為盈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廣西國有林場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國有林場發展任重而道遠。廣西一些全國人大代表也曾多次關注國有林場面臨的一些困難,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陳秋華:廣西國有林場取得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不少制約因素,有些問題甚至還十分尖銳。
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改革進展緩慢。全區大部分國有林場以商品林為主,但這些林場多數屬于貧困林場。如果按商品林地的比例大小為主要依據進行兩類林場的劃分,廣西大部分國有林場應劃分為商品經營型林場,所需經費不能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自身經濟條件又不能維持林場的正常運轉和解決職工的就業安置問題。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在出臺國有林場改革政策時,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國有森林資源產權流轉缺乏法律規定。近年來,有的地方對國有林場改革和發展缺乏通盤考慮,寄希望于把林場林地林木資源賣掉緩解暫時的經濟困難,把職工進行簡單的安置,擅自低價轉讓國有森林資源,甚至將國有林場進行整體租賃,租期為50年或70年,既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又損害了林場和職工的權益。
另外,廣西國有林場還存在經濟林經營較粗放,產出不高;廣大林區基礎設施條件較差;職工養老負擔及債務沉重;林場人才缺乏的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推動廣西國有林場跨越式發展和經濟轉型?
陳秋華:一要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上的創新。要大力推動國有林場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要發揮國有林場自身的優勢,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組建股份制公司,爭取上市。力爭到2020年打造3—4家林業上市公司。
二要加快國有林場產業結構調整。圍繞“12345”工作思路繼續大力培育林木資源,做大資源總量,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林板一體化、林漿(紙)一體化”“林板纖一體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拉長產業鏈,切實推動國有林場向“大資源、大產業、強產業”轉型。
三要切實改善國有林場民生,推進國有林場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國有林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目前廣西國有林場有危舊房2.5萬戶,占總住戶的62%,涉及8萬多人口。2010年廣西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已全面啟動,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任務,徹底解決國有林場職工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