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三大礦山的“漫天要價”歷歷在目,緣何第四季度主動低下高昂的頭下調價格超過10%呢?鐵礦石市場前景又將如何?
鋼鐵需求 增長回落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凌:“三大礦山價格下行根本因素在于整個鋼鐵需求的增長速度在回落,鋼鐵需求增長速度的回落導致對原材料鐵礦石需求的萎縮。以前鋼鐵產量是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增長速度在上升。現在雖然鋼鐵總產能絕對量還在擴大,但是整個鋼產量增長速度卻在放緩。三大礦山的優勢地位仍然沒有改變。”
陳凌副主任認為:“持續的房地產緊縮政策讓建筑鋼材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從新開工項目計劃和施工項目計劃的投資額來看,從2009年年末開始,計劃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另外,淘汰落后產能、《鋼鐵行業生產規范經營條件》等等都是抑制整個鋼鐵產能的上升,對原材料的需求也自然受到了抑制。最新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8月鐵礦石總進口量較上月減少13%,至4461萬噸。我國8月從澳洲進口1940萬噸鐵礦石,較7月減少16%。8月由巴西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小幅下滑2%,至1000萬噸,印度鐵礦石進口量較上月大減22%,至508萬噸。
國內經濟放緩
資深專家、北大縱橫合伙人曹慧云:“三大礦下調價格是由國內、國外經濟形勢均放緩決定的。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速度在回落,從國內看,上半年,鐵礦石漲價很多,這與金融危機之后對鋼材需求爆發有關。下半年,我國的經濟增長不如上半年,整個鋼鐵需求放緩。三大礦山下調礦價順應了目前現貨礦市場行情。”
從國外來看,歐洲,日本等對鐵礦石需求也在放緩。因此,三大礦山從戰略上作出的調整,年初是以產能為主,價格為輔,但是下半年經濟形勢放緩導致對鐵礦石需求沒有上半年高點時候的需求大,為了占領市場份額,穩定話語權,更多地出貨,價格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