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潛藏消費金礦
目前,很多地板企業仍把主要的營銷對象,停留在“60后、70后”的社會中堅群體,對于新的商機并沒有充分認識。
一些地板企業認為:80后年齡還小,缺少購買力,他們可能是潛在的未來消費對象,但目前還算不上是真正的目標消費者,相信持這一觀點的不在少數。
地板商必須深挖 80后消費金礦
與地板企業的后知后覺相比,房產商似乎已先行一步,搶先掘得商機。在結婚、立業等剛性需求推動下,80后正逐漸成為樓市的主要購買力。當樓市遭遇拐點,房產商力推小戶型,抓住了80后的消費群體,在逆市中獲得可觀的成交量。房產界如今議論最多的詞匯就是“剛性需求”,正是“剛性需求”給下行的樓市帶來一片艷陽春。其中,70末80初的首次置業者成為購買的主力。
80后對房產的購置,直接帶動了對家居建材產業的需求,如今在建材市場,也出現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面孔。有的是年輕小兩口一起逛市場,有的則隨同家長來挑選的。隨著80后待裝修業主的增多,他們的新房裝修,正在逐漸成為家裝市場的一塊大蛋糕。在與?怂故袌稣{研人員的交流中,某建材商場的老總就坦言:“如今的家裝市場,除了一小部分換新房的中年人外,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等著裝修的80后人群。”
面對快速崛起的80后家居消費潮流,地板企業似乎缺乏足夠的敏感,并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和應對策略。生于80年代以后的一代,成長于市場環境,與網絡時代同行,擁有更為強烈的獨立和自由觀念,在消費習慣和消費態度上完全迥異于他們的長輩,這為廣大地板企業的營銷提供了全新的課題。福克斯地板研究專家認為:這些年來,地板企業的營銷步入怪圈,或是浸淫于技術與產品里面,在新技術和新功能名詞中自我陶醉,或是在互相模仿的雷同風格、花色中,缺乏主見地步亦步趨,惟獨缺少了對消費趨勢的敏感和對消費需求的洞察。
破解80后地板消費特征“用兵之道,攻心為上”,地板企業營銷要俘獲80后消費者的內心,首先必須要“破譯”年輕一代的消費心理。我們要明白:他們在想什么、他們要什么、他們作何反應?
1.消費感性重于理性
常規思路是,地板作為耐用消費品,通常消費者會貨比三家,與商家討價還價,征詢多方意見,從購買選擇到最終決斷要經歷一定時間。相比之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行為,則會表現得更為感性與隨意性。他們更具購買欲,超前消費觀念強,與年長者奉行的理性、保守以及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形成鮮明差異。
80后更信賴自己的感官與直覺,這會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購買決斷。他們更關注商家可見的終端形象和檔次,可能對銷售員的諄諄誘導并不動心;他們對商業廣告難以形成記憶,因為他們就是伴隨著電視廣告成長的一代,對互動式營銷活動可能更有興趣。他們可能因為一個產品的獨特命名而心生好感,卻對難懂的專業化技術說辭毫無興致。
2.消費追求個性與新潮
“我的地盤,我作主”,這是80后的座右銘。他們樂于花錢,也愿意為時尚買單。在80后對家裝風格的追求中,融入更多的個性追求,以及體現他們所標榜的新潮、自由和前衛。他們偏向于輕裝修,重裝飾,可以嘗試大膽的裝修色彩,傾向于現代、簡約風格,喜歡在空間里加入自創的DIY,使家更具個關于80后地板消費的調查顯示,“款式(及花色)”一項以67%的比例占據首位,其次才是地板價格 和地板品牌 。作為地板而言,“款式”(及花色)是最容易直接體驗個性與差異的。從中也可以發現,對于80后消費群體而言,只要自己喜歡,符合自己的個性追求,就有可能去買,至于性價比到低如何,其實并不太重要。地板行業面臨產品嚴重同質化、花色選擇余地少的問題,所以企業要想獲得80后消費群體的青睞,眼下急需解決行業內存在的產品短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