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各大家具 市場,約談行業人士,發現漢產家具和四川家具走過的截然不同歷程:同樣發端于10年前,可10年后當漢產家具仍停留在熱衷仿冒他人時,四川家具卻靠艱苦奮斗打拼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
據四川省家具行業商會統計,2008年四川家具總產值達316億元,2009年達441億元,產業增速達40%。廣東、浙江等中國傳統家具強省都在驚呼“川軍崛起”,成都市武侯區已經成為中國西部家具商貿之都。
四川家具產業從年產值不到20億元、從業人員不足5萬,到2009年產值突破40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80萬,產業集群和產業規模可圈可點。四川已經成為中國家具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
反觀本地,漢產板式家具的銷量,是四川全友家具的一半,可漢產家具一年的總產值僅是全友近60億元產值的1/6。
商會搭橋:
“農民家具”摘帽出川
回憶四川家具起步之初,四川省家具進出口商會秘書長榮煜偉在電話中對筆者稱,10年前,全友家私還是一個作坊工廠,生產規模與現在武漢的家具廠差不多,還不如廣東的家具廠一個車間大,F在,全友家私一個車間都抵得上廣東許多廠了。
以前,四川家具主攻三線市場,被業內稱為“農民家具”,如今四川人用5年摘掉了這頂尷尬的“帽子”。榮煜偉稱,自古出蜀難,靠單個企業出川,很難改變外界的偏見。2006年商會成立后即四處搭橋,連續多年開展“四川家具中國行”活動,行至西安、杭州、昆明、上海、武漢、重慶、大連、長沙等城市,改變四川家具行業長期以來信息封閉、各自為政的狀況,成為四川家具闖出去的平臺。
如今,四川家具不僅搶占國內二三線城市,還要積極開拓一級市場,甚至出擊國際市場。榮煜偉表示,今年組織四川家具企業赴全國20個大中城市開展活動,還即將赴南非家具展覽會。近年來,四川家具頻頻亮相馬來西亞家具展覽會、新加坡家具展覽會、意大利家具展覽會等國際展會,出口額增速讓廣東家具業也“眼紅”。
據統計,四川家具年出口總額,在2006年僅2000萬美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家具年出口總額達到1.8億美元。短短數年,家具年出口總額翻了9番。
政府扶持:
鼓勵自主創新出品牌
成都南方家俱(集團)有限公司武漢辦事處總經理高遠文,曾在成都家具 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三年前,他被派到武漢開拓市場。兩地家具產業差距,也讓他對漢產家具頗有感嘆。
他說,10年前四川家具起步時,同樣經歷了漢產家具目前的現狀。那時,當地家具老板每年都要到廣東參加家具博覽會,將最新款式抄回來仿制?伤拇揖咝袠I很快就意識到,相較于廣東的高端家具,盲目效仿這一招并不討好,四川家具要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高遠文說,地方政府對家具行業的推動作用很重要。
據了解,為激勵家具企業主積極創新,四川出臺眾多獎勵措施,如鼓勵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凡申報市級以上技術中心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獲認定的,區財政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研制開發新產品,企業研制開發的新產品,列入國家、省、市計劃目錄的,屬國家級新產品和省內首次生產的發明專利產品,在3年內屬省級新產品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在2年內按其繳納三稅區本級所得的80%予以扶持;凡獲得國家、省、市項目專項資金支持的,區財政在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中,按其所獲支持資金總額的15%給予匹配資金支持等等。
此外,還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名牌,新獲得全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稱號的企業,從獲得商標或產品稱號之月起連續兩年繳納三稅500萬元以上,一次性獎勵50萬元等等。
產業配套:
給家具企業找“家”
“漢產家具的發展模式,至少落后成都家具5年!睒s煜偉稱,這并不是虛張聲勢,四川家具行業組織到武漢考察過,結果發現武漢家具企業零散分布、重復建設,沒有統一的產業園區規劃,沒有產業鏈配套政策。
榮煜偉介紹,在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龍橋鎮及斑竹園鎮下轄區域,緊鄰成彭高速,已經建設9000畝規模家具產業集群區,園區集成家具設計、培訓、生產、產品展示、原輔料交易及物流于一體,產業鏈配套相對更完善。
當地政府對入園沿海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沿海家具產業園”,對沿海企業全方位跟蹤服務,甚至為入園企業提供免費“用工培訓”和“用工保障”。
筆者了解到,相對于其他家具生產基地而言,四川家具業得到的政府支持最多,也令全國的家具同行十分羨慕。據介紹,四川規劃了新都、崇州、彭州等家具企業集中的五個工業園區,成都大小家具企業將陸續遷入,預計未來5-10年,成都將成為中國第一大家具生產制造中心。
讓家具企業找到了“家”,形成規模效應,是四川家具崛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