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2010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該協會副會長秦占學公布了我國建材 行業低碳減排路線圖:到2012年,全行業碳減排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56%左右,即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碳排放量降至7.33噸/萬元左右。業內人士指出,這將預示著我國建材行業正在向“低碳時代”邁進。
從“硬減碳”到“軟減碳”
自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低碳”一詞就一躍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詞語。一直以高耗能、高污染形象出現的建材行業也順應著社會發展趨勢,開始了“減碳”工作。
據筆者了解,目前我國建材行業主動“減碳”,主要還是著力于對現有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三高”產能關閉、停辦、合并、轉產,即所謂的“硬減碳”。但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孟國強表示,從現在起,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減碳”應當更多借助生產工藝、生產工裝、生產手段的技術升級和技術創新,致力于綠色產業的大力發展和產業化應用,從“硬減碳”逐漸向“軟減碳”過渡。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根據我國目前技術發展水平及生產服務業的發達程度,給出了大宗建材產品及建材家居市場(賣場)低碳減排的發展途徑指南。其中,鼓勵開發保溫建筑陶瓷;大力支持節水衛生陶瓷產品開發;鼓勵開發各種仿金屬涂料,以替代金屬裝飾;鼓勵開發各種無毒環保涂料;要求各家居市場(賣場)使用節能照明設施等均赫然在列。
消費者判斷低碳建材有望有章可循
隨著“低碳經濟”逐漸升溫,各建材企業在推廣各自產品時言必稱“低碳”。筆者在京城各大建材市場上發現,低碳壁紙、低碳衛浴、低碳地板……各類所謂的低碳建材產品琳瑯滿目,好似“低碳”一詞已成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重要道具。有消費者不禁擔心,低碳會不會成為建材企業推廣產品的噱頭?這些所謂的低碳產品中,究竟有多少“偽低碳”藏身其中?
據筆者了解,目前我國并沒有與低碳相關的量化標準,各企業無一不是在自說自話。但秦占學表示,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已經與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正式簽署了《關于促進全國低碳建材發展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聯合成立了“全國低碳建材促進行動委員會”。據悉,該委員會今后將在全國建材領域開展國家低碳建材產品/企業等級評估、技術交流、培訓、檢測等工作。中國建筑材料認證中心主任馬振珠表示,低碳建材的檢測認證今后將可以用具體數據詮釋。
據秦占學透露,雖然目前低碳建材等級評估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今后低碳建材有望被細分和量化評估,消費者在判斷低碳建材時也將有章可循。
真低碳不會轉嫁成本
“建材企業都開始發展低碳產品,會不會把增加的經營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借機提高產品價格?”面對發展低碳建材的大趨勢,有消費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對此,秦占學表示,建材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淘汰落后設備,從短期看好似增加了生產成本,但從長遠角度看,其實是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氨热缃ú钠髽I使用高溫余熱發電技術,將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節約資源,增加企業效益!鼻卣紝W表示,“如果企業不是只將低碳當作宣傳噱頭,真正發展低碳建材,是不會將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