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材業經過20多年“大家都賺錢”的發展階段,快速成長為世界石材大國,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以國內勞動力、土地、石材資源 、環保 成本低廉的“優勢”為支撐,長期缺乏產品研發、品牌、經營模式的創新,全行業“小、土、散、亂”現象依然嚴重,以靠購買毛板,切切磨磨賺取加工利潤的小型企業比比皆是。這些企業往往不具備相應的設計能力和與裝飾公司、建筑商溝通合作的水平,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營銷網絡也極不健全,同時也不具備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因而,在大的經濟環境不利的條件下,這些石材企業被迫倒閉或者被兼并,也就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在福建水頭、山東萊州、廣東云浮等石材產業集群中,行業細分已相對成熟,并成長出一大批有實力的大型石材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是外向型企業,較早汲取了石材產業發達國家的營銷理念,具有較強的產品創新能力,同時,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也積淀了足夠實力和發展后勁。有跡象表明,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石材業重新“洗牌”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石材業整合的步伐將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加快,從而促進產業的整體提升。
目前,國家相繼出臺了拉動內需的多項利好政策,而對新興的中國石材行業來說,尚未觸及的市場領域和產品開發、應用領域還相當廣闊。據了解,面對經濟大環境對石材企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山東、福建南安等地已經開始實施石材產業“扶優扶強、淘汰落后、上大改小”方針,對大型現代化企業從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對技術落后又不能按照科學發展要求改造升級的企業,以經濟手段為主促使其淘汰。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來看,城鎮化建設任重而道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將為石材產品 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節能減排等國家長期政策目標來看,作為建材產品中能源消耗最低的天然石材 產品,將在現代化城市建設工程及家裝市場上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目前,雖然世界經濟形勢的走向尚處于不可預知的變化當中,但業內一批龍頭企業已在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改造營銷模式,打造民族石材品牌 ,開拓新興市場等方面未雨綢繆,蓄勢待發。冬天已經來臨,春天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