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北京市住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十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將進行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的專項檢查,尤其是開發商的違規行為將面臨嚴厲查處。
在上周末的講話中,溫家寶總理指出,要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部分評論人士將其解讀為樓市調控 或將出現松動。再加上以往6月份都要召開年中經濟工作總結會議,并依據上半年經濟走勢對下半年宏觀調控進行布局,這意味著按照慣例,宏觀調控將進入觀望期——近期工作重點將在于對一些敏感的經濟問題和政策調控效果進行摸底,從而有助于討論和定調。這其中必然涉及對樓市調控的評價,從而導致樓市調控進入效果觀察期。而房地產調控 的繼續加碼,無疑為給近期市場面流傳的,對地產調控或將放松的預期的直接回擊。
事實上,從本輪房地產調控的意義上來說,已經遠超經濟議題,治理泡沫只是淺層次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在于清掃危害社會穩定的障礙和以壓制地產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體制變革。對于中國經濟本身來說,房地產調控已成為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其結果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決心超過以往任何一次,這決定了此輪房地產調控將不是風暴式的,而是一輪全面改革的切入點。同時,其中一部分政策,例如擴大低價房、保障房供應,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費結構,也將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格局。
毫無疑問,動房地產就意味著動了很大一部分利益集團的奶酪,此前多輪調控之所調成了“房堅挺”,也正是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外資集團以及隱藏于幕后的官僚資本等諸多利益團體合力的結果。
或許可以理解為,決定地產調控命運的,不是經濟的漲跌,而是利益集團的博弈。2008年,次級貸危機成為房地產既得利益集團大肆反撲的天賜良機,最終推翻了2007年底出臺的一系列重磅樓市調控 政策,最終造成2009年中國房價在經濟一片低迷中的暴漲。這種慘痛的教訓讓人記憶猶新。
因此,目前需要提防的是,集結在房地產背后的利益集團是否會借助歐洲債務危機和2008年宏觀調控反應遲鈍的教訓來突然發難。具體的表現在于,在嚴厲的政策控制之下,開發商在等、投機客在等、地方政府也在等,隱藏于房地產行業幕后的諸多利益團體,都在等待應對或者一舉推翻調控的時機。
在這場搏弈中政府打壓不正常房價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那么與房地產行業緊密相關的建材行業 勢必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政府在打壓高房價的同時也在積極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這對于危機中的家居建材 業來說或許會是一次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