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仿瓷餐具的材料叫做密胺樹脂,以三聚氰胺和甲醛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外觀像瓷,卻比瓷堅實。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加工制作而成的密胺餐具,只要使用得當,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合格的密胺塑料餐具可以在-20℃—130℃使用,可放入冰箱、沸水蒸煮,安全性較高。因此,很多人就把“放心”的仿瓷餐具同微波餐具畫上了等號。其實,經微波爐一番加熱,溫度遠超出了130℃,原材料中已經聚合的三聚氰胺便找到了“突破口”,逃逸出來。另外,仿瓷餐具用久了會變色,表面還會產生一定磨損,出現微裂紋,使得其中殘留的微量小分子向外遷移的速度加劇,這樣也是不安全的,應及時更換。
目前市場上以脲醛樹脂代替密胺樹脂為基材制作的劣質仿瓷餐具較多。脲醛樹脂是由尿素和甲醛制得,會發生水解,對人體有害。那么,到底該如何選擇仿瓷餐具呢?“購買仿瓷餐具首先要看價格。”董金獅提醒,以成本計算,質量合格的仿瓷餐具一般都在15元以上,而一些地攤、批發市場銷售的只有三四元的仿瓷餐具,肯定用的是質量低劣的原材料。其次,消費者購買仿瓷餐具時一定要選擇大型商場和超市,并認準生產許可證QS標志和編號,觀察餐具是否有變形等不良現象。有些超市會將置物盤同合格的密胺餐具混放在一起,容易被一些消費者誤買回家當餐具。其實這些置物盤多是用脲醛樹脂和密胺樹脂混合制作的,底部也沒有生產許可證QS標志和編號,使用中容易開裂變形,并釋放出有害致癌物甲醛,不可以當餐具使用。再次,不要使用顏色鮮艷的仿瓷餐具,特別是里側印花的,應盡量挑選淺顏色的仿瓷餐具。最后,已經購買的仿瓷餐具也可以辨別優劣,將仿瓷餐具在沸水中煮30分鐘,再撈出來放置1個小時,如此重復4次。如果此間餐具出現發白、發澀、起泡、開裂以及有刺激性氣味等現象,就說明餐具質量有問題,可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
此外,即使購買了合格的仿瓷餐具,使用前最好也要處理一番,一方面滅菌消毒,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殘留的有害物質溶解或揮發。可以用醋浸泡2個小時,還可以用水煮沸5分鐘,然后讓餐具浸泡至自然冷卻。日常清洗時,最好用柔軟的抹布,否則會在其表面留下劃痕,更易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