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精裝房基材裝修安全質量問題浮出水面讓消費者憂心忡忡。由此而相連的家紡問題有調查顯示:七成消費者曾遭遇家紡質量問題,其中褪色、色差占到了最嚴重的家紡產品質量問題中的33.33%,釋放甲醛、縮水變形因素緊隨其后。家居軟硬件也遭遇了質量問題的“陰霾”。
調查數據觸目驚心,眾網友更是通過論壇等形式表達了自己欲訴無門的無奈,家居軟硬件等問題正悄悄揭開家紡行業“潛規則”的面紗。
潛規則一:企業安全標準偏低 化學添加劑釋甲醛
據國家質檢機關對嬰幼兒紡織品的檢查結果顯示,產品大多存在以下問題:企業在訂購面料時只注重面料本身的纖維含量、花色、質地等,而忽視了面料的衛生指標;部分產品色牢度達不到標準要求;部分產品面料成分標注不準確。
該標準與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標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以甲醛含量為例,按照目前的標準,中國只有與嬰幼兒皮膚直接接觸的紡織品與日本等國家紡產品的標準基本一致,而與皮膚直接接觸的家紡產品執行的都是GB18401—2003—B類標準,其中允許的甲醛含量竟然是日本等國同類產品允許甲醛含量的2-3倍。國內家紡產品的質量問題已不容忽視。
一些小品牌甚至小作坊則成了“三無”產品,有嚴重的安全問題。甲醛很有可能從劣質床品面料中釋放出來,這點被很多消費者忽視。以涂料印染為例,由于成本低,染料檔次差,一旦多次清洗,很容易退色掉色。而一些小作坊為了牢固顏色,生產中一般會添加化學劑,使得產品的色牢度增加。這些化學劑,也就成了危害人體的“罪魁禍首”。
潛規則二:窗簾消費貓膩多 輔料比窗簾還貴
網友小伍曾經講述在上海市輕紡市場選購窗簾的經歷。一層紗一層布,“精明”的小伍將價格壓低到了40元一米。她覺得自己家已有窗簾軌道和羅馬桿,臥室加客廳買窗簾應該花不了太多錢。
讓她傻眼的是,計算器按了半天,布帶、垂線、流蘇、金屬環等各種輔料的價格一加,總共要2000多元。又詢問了幾家窗簾店,遇到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小伍才發現,原來窗簾行業真是潛規則眾多的“坑爹”啊。
窗簾市場90%的商家都不會跟你報總價。大多數消費者在制作窗簾前,首先會選自己滿意的布料,選好布料后再交給窗簾店制作。定做窗簾往往會首先考慮布價,一些窗簾店為了留住人,就先降低面料價,然后在輔料上賺回來。
另外,還發現有不少窗簾店會在窗簾的褶皺上“做文章”,通過拉大褶皺間的間距來偷工減料,掙“黑心錢”。一般來說,樣品的褶皺間距是10厘米,效果最佳,而實際做出來的則為13厘米、15厘米不等,有的店甚至達到20多厘米,這樣便可省下大量布料?墒沁@樣窗簾掛在家里美觀度大打折扣,而消費者的“銀子”可是沒少給。
在定制窗簾時一定要詢問好窗簾的總體報價,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盲目被商家牽著鼻子走。在選購窗簾的過程中,一定要和商家計算好每個細項的費用,最好在明細后簽訂協議,以免遭“忽悠”。
潛規則三:低價以次充好 虛高價格待規范
據調查,目前的家紡產品仍然以全棉為主要面料,但同樣的全棉面料,為何標價或售價如此懸殊?
40×40、133×72,即是經緯線均為40支紗,而密度為每平方米英寸的經線133根、緯線為72根。市場批發這種面料的活性印染/印花成品布的價格為17.50元/米,一個四件套(2個枕套、1個床單、1個被套)的用料為8.5米,總的面料價格為148.75元,加上輔料、襯板、PVC袋、禮盒、提袋共需20多元。還有工人工資、利息、納稅等生產費用,以及倉儲物流、商場利潤、營業員工資等商業流通費用,零售價至少也要五、六百元。如果加上品牌、研發設計專利等價值因素,同樣一個全棉、高支高密/活性印染的四件套,標價一到兩千元也屬合理價格!
打價格戰 產品以次充好
那么,市場上出現低于200元以下的、甚至打出99元的全棉四件套,就只有在以下幾個方面降低成本。
1、采用30支紗的紗線或40支紗的密度達不到國際通常要求,被業內稱為“偷支紗”的面料。
2、采用低價格的、普通涂料印染,但可以肯定這種面料的PH值、甲醛、色牢度等主要指標均不合格。
3、拉幅,就是將窄幅的面料拉寬。而高檔產品則是預縮的,可以達到幾乎不縮水!采用“拉幅”面料加工的件套,洗滌后的嚴重縮水,會導致被套與被芯的尺寸不一致,幾乎無法繼續使用。
潛規則四:功能性家紡被夸大 廣告失實嚴重
美容、減肥、天然空調……等等的廣告語層出不窮,不禁讓人不確定這些都是家紡產品的宣傳口號。趙先生就對妻子購買的各種名目的被子嗤之以鼻,事實勝于雄辯,這些家紡產品只是被過分宣傳了,沒有起到任何功效。“還不如宣傳更輕、更薄,我能體會到呢!就會用我們在某些方面的無知或知之甚少來欺騙我們。”趙先生有些無奈。
現在很多家紡企業都在打科技、功能性的牌,雖然家紡產品的織染等流程確實需要一定的科技水平,但總體上來說,家紡行業并不是一個高新產業。大多數消費者對企業高調宣稱的功能性家紡并不買賬,認為僅僅是一種噱頭。
功能性家紡的市場接受度取決于產品的品質。消費者購買功能性家紡產品需要了解清楚詳細性能,不要因為科技知識的欠缺讓企業鉆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