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不實需提防 額外費用收費多
很多打算請家裝公司裝修房子的消費者都發現,一些家裝公司的裝修報價很便宜,有的甚至便宜得超出想像。例如裝修一套新房,按照100平方米的標準計算,一般的家裝公司會給出連工帶料4、5萬元至8、9萬元左右的報價,但同樣提供設計方案,同樣提供裝修材料清單,一些家裝公司的裝修報價卻能夠低至3萬元,甚至更低。對消費者來說,換一家小規模或不知名的小公司,上萬元錢看似就可以這樣“輕輕松松”地省下來了,相比之下可能比其他公司的裝修材料費還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往往圖便宜與之簽下裝修合同,在裝修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額外的費用。
市民李女士剛剛開始裝修沒兩天,李女士就被裝飾公司告知他合同中的裝修費用并不包括門口、窗口等處的打膠、吊頂后面的支架、衛生間瓷磚后的防水處理等,裝修質量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李女士只得又向家裝公司交了“額外”的裝修費。這一出一進,李女士非但沒有省錢,反而又多花了3000多元。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遇到這種隱性消費陷阱的消費者不僅僅是李女士一人,許多家裝公司表面上為消費者開出低廉的裝修報價,卻在輔料、細節等不為人所注意的地方“找齊”。
套餐搭配有玄機 好看未必就好用
“203元/平方米、299元/平方米、310元/平方米……”作為百姓日常居室裝修,這種價格看上去確實很誘人。因為從直觀來看,即使100平方米的房子,裝修一新也不過2、3萬元錢,更何況商家宣稱使用的還是環保的名牌產品。然而,消費者哪里會想到,這種看似“透明”、實惠,讓人省心的裝修套餐,其實用起來并非那么簡單。
有過消費經歷的幾位消費者對此頗有感受。市民王女士告訴筆者:“我選擇了一款288元的套餐,100平方米也就2.88萬元,心想即使打出點余量,3萬元也足夠了?墒施工以后才發現,很多項目如水電路改造、安裝門窗和燈具、垃圾清運等都是要另外再收費的,而且有的項目不加又不行,就這樣最后我花了大約5萬元才達到基本的裝修效果。”另外一些消費者也表示,選擇這種定價套餐原本是為了經濟實惠而且省心,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