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嘆:保修范疇不明確
更讓人擔心的還有保修的范疇。筆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多數特價產品都不在保修范圍內,但在消費者購買的過程中,也幾乎沒有哪一家店鋪就此進行主動的說明。而且,“人為損壞”也不在保修之列,可什么才算人為損毀?大多數銷售人員也只是說“師傅上門看看自然會分得很清楚”。這樣的說法,自然會讓很多消費者感到十分糾結。
四嘆:全國聯保難以做到
其實,由于生產廠家的實力不同,不僅是維修年限,就連服務項目家居企業也是與家電行業存在很大差異。比如說,家電企業往往會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專門的配送中心和維修網點,接受全國聯保,生產廠家或其特約維修點會提供統一標準的服務,而在家居行業,除了少量有規模的企業有全國性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外,很多企業基本都做不到。
五嘆:上門時間遙遙無期
很多家居企業對消費者提出的保修要求,如最遲何時答復、何時上門維修等都并無明確的規定。在采訪過程中,不少消費者反映,保修電話要么遲遲沒人接,要么要聽一段長長的電話錄音讓人煩心,要么打了好幾次電話都沒有安排師傅上門維修,讓人對保修失去信心。
六嘆:榜樣效應并不明顯
當然,家具行業的維修服務也有亮點,知名品牌商家提供的保修服務相對較好,像聯邦家居的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其產品將提供3年左右的保修服務和終身的維護服務,實木家具品牌———木·奕的保修期則長達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