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施工難統籌
近來出現了一種分類施工的裝修模式:設計由獨立設計師完成,水電改造由專業的水電改造公司或者建材超市完成,墻漆由油漆廠家的工人負責……如果分類施工,工程總價可能會比全交給一家裝飾公司便宜得多,不少業主也就因此而心動了。但是,這種方式卻是最容易在統籌中出現問題的,引發爭議的地方就更多了。裝修有一套專業化的流程,這種多個公司和工人交叉作業的方式,很容易產生責任鑒定不清,消費者被“踢皮球”的事情。萬一再有個什么質量問題,您就更焦頭爛額了。
風險極高最好放棄
除非有多個行業的專業人士替您把關,否則還是建議您不要選擇這種方法。選擇一家裝飾公司全盤負責,不管發生什么問題,他們都會負責,并有專門的售后服務團隊,統籌施工和售后服務方面您可省心不少。
爭議四
建筑裝修誰闖禍
裝修中出現的質量問題不一定是施工造成的,也有可能與建筑原始狀況有關。一些基層處理不到位就容易導致后期的質量糾紛:如果開發商使用的防水材料不合格、拉毛所用水泥和砂漿的配比不對等,容易導致瓷磚空鼓;如果開發商使用的是非耐水膩子,直接刷漆后會導致漆面受潮膨脹起粉。出現這種情況,不知情的業主卻往往歸罪于裝飾公司。另一些情況則會增加施工項目和裝修成本:如原墻面平整程度不同,則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成本也不同;門洞過大,需用輕鋼龍骨加石膏的方式將門洞封堵住,門洞不方需先找方。出現這種情況后,有業主會認為裝飾公司趁機撈錢,故意加價而出現爭議。
責任分清找對人
如果裝修前雙方能對房屋狀況進行詳細檢查,分清責任,就算后期發生事故也很好解決。裝修之前,業主要搞清楚房屋原來是怎樣的,具體問題是誰造成的,該去找開發商還是物業,就算告知物業沒有及時處理,也能留下一個記錄,避免后期裝飾公司進場發生問題后,責任無法判定。而裝飾公司在開工前,也應該向業主闡明某個施工項目的必要性及相應增加的費用,讓業主根據自身情況定奪。
爭議五
私下推薦出問題
有位業主聽從了某家裝飾公司設計師的意見,購買了某款材料,結果材料出了質量問題。這位業主憤憤不平地找到裝飾公司:“就是因為信任你們公司,我才聽了設計師的意見買了材料,是不是該你們賠償損失?”裝飾公司感覺十分冤枉:“您沒有與公司簽合同,又不是本公司生產的產品,屬于設計師的私人行為,怎么會該我賠呢?”類似的問題還包括一些簽私單的行為:業主與設計師或者工人私下達成協議,進行設計施工。
在這些情況下,消費者都是要承擔風險的——所交款項資金不安全;工長所做的項目或設計師推薦購買的產品不被裝飾公司承認,如果存在質量問題,只能是消費者個人與工長或設計師協商解決,或者找材料廠家解決。設計師和工長的個人品質。
有的便宜貪不得
上述風險都需要消費者個人來承擔,因此建議業主在家裝過程中,盡量別貪小便宜,也不要相信所謂的私人交情,通過正規程序走公司合同的方式來處理各種事務,從程序上盡量維護好自己各方面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