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家具賣場記者采訪了正在看貨的王先生。王先生是名白領,他打算把新家裝成簡約風格,重點放在家具的擺設上。因此拿到新房鑰匙后就開始關注家具、軟裝飾品。不過,讓他犯愁的是自己看得上眼,覺得獨具匠心的家具價格都貴,這讓他有點頭痛?墒亲罱跸壬谥菐准壹揖淤u場發現,很多大品牌的家具居然也能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說白了,就是‘山寨’貨。”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年前在一家品牌家具店看上了一款餐桌,標價八千多,可另外一家外觀一模一樣的貨,報價只有2800元,店主還稱,如果誠心買還可以便宜些。用差不多叁分之一的價位就能買到心儀的家具,這讓王先生很有點動心。
“‘山寨’家具價格便宜,上貨速度甚至比真品還快。”輕舟裝修公司設計師陳良偉說,有的小家具企業都有專門的隊伍,負責到展會上拍照、繪圖等工作。結果是,原創的新款還沒上市,“山寨”產品的訂單已經遍地開花。陳良偉告訴記者,“山寨”貨還分為“一級”和“二級”,水平高點的家具商根據國外家具實物或圖片做一級“山寨”;二級“山寨”則是把一級“山寨”拿來再仿制,款式、材料完全走樣。
“價格便宜是‘山寨’家具銷售旺的原因。”陳良偉說,消費者對家具的了解有限,一般只看外表,圖便宜買下“山寨”品,最后受害的恰恰是消費者自身。因為原材料和加工水平的原因,“山寨”家具除了“短壽”外,環保也多不達標,他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
面對“山寨”家具的濫竽充數,省室內裝飾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市場管理部門應加強監管。家居賣場嚴把質量關,對所進場品牌應嚴格篩選,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放心的購物環境。另一方面,消費者應擦亮眼睛,一是要看家具品牌,大品牌往往有雄厚的實力,對于產品質量以及售后服務更有保障。二要向銷售人員索要產品檢驗報告,讓“山寨”產品無市可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