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些花了大本錢進行裝潢裝飾的家庭中,客人首先能感受到的,是賓館式的富麗堂皇,賓館式的對稱和嚴謹,以及賓館式的冷漠之氣。一位室內設計師說,現在大家都不能容忍風格不一致的裝潢、家具等出現在自己家里,這多半反映了設計者和居住者對家居審美的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才不敢越“雷池”一步,才不敢嘗試不配套和不對稱。
話是說的重了點,但也不無道理。一幢大樓里數十戶居民裝修下來,力求個性而終流于雷同,原因就是這里,幸而近一兩年大學藝術系的老師們也買得起教師公寓,收入豐足的白領、SOHO族也按揭買得起商品房了,這種沉悶的局面才有所改觀。裝潢裝飾市場傳出的新消息是:最有活力的家,多少要有不對稱、不配套的無素在里面。
在不配套的家居里,營造人文元素更容易。例如,有些以收集舊家具為生活格調的主婦們認為,餐廳里的每一把椅子都可以不一樣;給明代八仙桌配線條清癯的現代櫸木椅,也示嘗不可;如果家中有兩臺電腦,不如一臺安裝在舊時的老式梳要臺上一臺安裝在蝴蝶牌縫紉機的頂蓋上;現代感十足的東西與懷舊的家具相襯。這種內在的張力,顯然充滿了人情味,也更具“隨情所至”的人文氣質。
“不配套家居”的流行,也為家居制造業打開了思路。比如,有些抽屜帶輪子,有些抽屜即可不帶輪子;一些抽屜塞滿了柜子,另一些抽屜卻在柜子上部留下了有趣的空檔;成套的純木家具中,出現一只以帆布蒙面的小衣櫥,亦提升了它的格調。
有時,格調就是與眾不同。就這么簡單;在別人拘泥于“配套”時,花更少的錢,過一過不“循規蹈矩”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