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和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家電產品的電磁輻射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由于一些媒體和廠商的過度片面宣傳,本來正常的家電電磁輻射正在被“妖魔化”,以致很多時候讓人談虎色變。家電產品的電磁輻射真就那么可怕嗎?消費者該如何正確認識家電的電磁輻射,如何將電磁輻射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呢?為此,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有關專家。
中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專家趙玉峰指出,一般家用電器都會產生電磁輻射,很多消費者之所以擔心電磁輻射影響健康,是因為混淆了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的概念。趙玉峰表示,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是兩個概念。家用電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壓電,只會產生低頻電磁輻射;而電磁污染則是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后的結果,電磁污染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如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只要小于12伏/米,家電的電磁輻射就達標了。
據介紹,像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電磁輻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擺放,一般不會升格成電磁污染。這些家電一般只要擺放在離人經常逗留處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對人體的損害。
應該注意的是,帶變壓器的低壓電源磁場一般比較高,不過距離0.3米遠就能保證安全。比如手機充電器,在充電時應該與人保持距離,尤其不要放在床頭。
在如今的“電器化”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內,電磁輻射源更多。對此,消費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應該了解一般的家電電磁輻射只要處理得當,并不會造成電磁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多少負面影響。
生活中,注意房間通風對減少電磁輻射、避免發生電磁污染是最為簡易實用的有效方法,因為在密閉的環境中,電磁會使空氣中的電離層分離,很容易吸附在人的皮膚上,從而危害健康。另外,為了減少房間里的電磁輻射,不用的電器最好關上電源。對兒童、孕婦和體弱多病的人群,應控制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和距離。在飲食上,要有意識地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多吃海帶,也能有效地提高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